变迁|智能化推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变迁,各类厂商纷纷入局,你怎么看?( 二 )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天眼查APP专业版专利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超过1.2万件与“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相关的专利,其中于2019年新申请的专利超过3千余件。
核心组件包括芯片、传感器、各类软硬件,众多供应商纷纷入局
全新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下,智能汽车的核心组件包括芯片、各类传感器及软硬件,如下表所示。
在此情形下,甚至可简单地把汽车理解为可移动的计算机+各类传感器。
因此,能看到非传统汽车芯片厂商例如英伟达与高通、IT厂商例如华为纷纷提出智能汽车某一功能或整体的解决方案。
同时,也类似手机领域,当前汽车领域也形成了“开放”与“封闭”两类生态:前者如英伟达、华为等,逐渐形成自研芯片+开源RTOS+OEM/Tier1/第三方算法的供应格局;而后者即为特斯拉,逐渐形成自研芯片+自研RTOS+自研算法的供应格局。
文章插图
同样的,传统供应商也纷纷推出各类ADAS与智能座舱的解决方案。
与新入局玩家不同,传统供应商继续发挥其较强的整合能力以及延续与整车厂之间已磨合成熟的合作方式,主要为整车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如下表所示,当前,传统供应商的布局更多是在辅助驾驶领域,我们判断,这主要是因为辅助驾驶与车身控制、底盘、制动装备这类硬件组件耦合度更高,而这些组件恰恰是传统供应商的强项。
相反的,智能座舱的升级更多表现在软件与生态方面,而这却是传统供应商较弱的领域。
文章插图
供需两端齐发力,加快智能汽车渗透速度
供应端:关键零部件成本不断下降有利于汽车智能化发展。摄像头相对于激光雷达等其它传感器价格更加低廉,易于普及应用。
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18年前视摄像头均价约303元/颗,环视及座舱内置摄像头分别约173元/颗、183元/颗。
而预计2025年,三类摄像头单价将分别下降至227元、122元、122元。
另外,据国产毫米波雷达厂商承泰科技创始人兼CEO陈承文表示,从其第四代到第五代毫米波雷达,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创新、工艺/制造升级,性能、功能、可靠性大幅提升的同事,成本下降了50%。
文章插图
需求端:消费群体对ADAS功能接受度高,推动智能汽车进一步发展。汽车智能化带来的安全、效率、娱乐等特点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智能网联使汽车成为继手机、电脑之后另一重要联网终端,入网后将极大拓展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单一职能。
高级别自动驾驶将解放司机双手,通过环境感知与宏观车路控制改善安全与行车效率问题,届时汽车乘客对于娱乐功能与内容的需求规模也将显著提升,从而满足乘客在行驶阶段的娱乐功能需求。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9中国汽车消费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当前,消费者对ADAS功能配置的需求度较高,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文章插图
小鹏汽车互联网(上海)副总裁刘凡凡和爱驰汽车智能网联副总裁李立安认为,现阶段由于自动驾驶水平还不高,驾驶员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驾驶上,此时座舱功能的打造就应该更多地考虑人在开车时的需求。
“像车速、油量、电量、续航里程等信息以及车辆周边的情况,是驾驶员需要实时知道的,可以辅助驾驶做出决策,让驾驶员能够安全安心地驾驶。
还有一部分服务,包括与驾驶行为相关的导航,与驾车无关的音乐、广播等,由于可以让驾驶员和乘客更好地享受在座舱内的时间和空间,也是现阶段驾驶员在智能座舱内所需要的。”
李立安表示。
另外,刘凡凡指出在L1、L2阶段还有一个高频的用车场景是停车,在该场景中据他们的用户数据则以音视频、游戏等消遣娱乐诉求较多。
“而当完全自动驾驶时代到来之后,由于车内可能没有方向盘了,驾驶员不需要时刻关心路况、导航、车怎么开了,这个时候驾驶员的实现和注意力会完全从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得以做很多其他与驾驶无关的事,诉求又会不一样。”
最终无论从哪个角度着手,一条不变的准则是:唯快不破。
“因为于整车厂,无论是新功能开发还是变更都有一定的周期,企业一定要尽早部署,并密切追踪相关标准的制定,才能在标准出台的时候更好地满足需求。”
- 智能化|感知局限下,车路协同的“子弹”还得再飞会儿
- 柳叶刀|融资丨「柳叶刀机器人」完成Pre-A+轮融资,聚焦骨科及口腔手术智能化
- 华为侯金龙:智能化、低碳化是两大确定性发展趋势|最前线 | 能源
- 芯片|Wi-Fi芯片开始出现供应短缺,业界趁势推动Wi-Fi 6/6E进行升级换代
- 区块链|工信部:加快建设产业生态,推动区块链产业高质量发展
- 5G|市场前景乐观!5G SA部署有望推动全球核心网市场2022年实现增长
- 国企网|推动音乐生态良性发展 呱呱音乐APP上线发布会即将召开
- Windows|Wi-Fi芯片开始出现供应短缺,业界趁势推动Wi-Fi 6/6E进行升级换代
- 黄立明|融资丨「大界机器人」完成高瓴创投领投B+轮融资,以科技推动建筑产业升级
- 华夏小康|打破发展僵局 万和“中国智造”拥抱数字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