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改变了我狭隘的育儿观|再生记 | 狭隘
如果你只有一个小孩,你对婴儿的认识难免会有点浅薄。
起码我以前是这样。
前两天中午,我和小陈推着婴儿车在小区里散步,两个多月的女儿不吵不闹躺在婴儿车里,她最近刚刚学会吃手,正在一个人津津有味地吃着手,有时朝我们看看,露出小婴儿特有的纯粹的笑容,她坐在平稳推着的小车里,太阳又暖乎乎的,自然而然地笑了。
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转头对小陈说:你知道吗,我以前觉得电视里那些不哭不闹光会笑的小婴儿,都是骗人的,都是导演为了省事,安排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婴儿在里面,免得他狂哭一通,让主角没办法开展剧情。
普通小孩应该像我儿子那样,从出生开始就没完没了地哭,白天哭晚上哭,你去洗手间刚坐在马桶上,他一秒都不给你扯着喉咙就开始哭,好像在大吼:你给我出来,你有资格拉屎吗?
【 二胎,改变了我狭隘的育儿观|再生记 | 狭隘】你好不容易劝好了他,喂饱他换好尿布小心翼翼放在床上,轻手轻脚拿起筷子准备扒拉几口饭,他又开始吼起来,哇哇大哭,他不高兴了不舒服了不满意了,总之他不想让你吃也不想让你拉,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抱在手上,让他感到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嘿,你看,我真的不会扔掉你,而且法律规定亲生父母是不能遗弃小孩的,再说放下你五分钟我办完事就会来抱你呀。这样的心声,我大概对儿子念过千万遍。
他不同意,他总是哭,没有理由的哭,家里要是有人胆敢打个喷嚏,他哪怕睡得再沉,都能一下惊醒。我儿子血液里可能潜藏着大逃亡基因还是怎么着,只要一点风吹草动,立刻草木皆兵。
文章插图
(挑剔的艾文)
老实说,第一次当妈,老天就要给我安排个这么高难度的娃吗?后来我在育儿书上看到这种婴儿名叫高需求婴儿,非常敏感,有的像豌豆公主,尿布一点点湿立刻开始哭,衣服料子稍微有点粗糙,也会哭,有的一闻到奇怪的气味,就会烦躁不安,比如你换了种润肤露,味道稍微有一点点大,他也会嚎起来。有种宝宝,连玩具太多都会烦恼,育儿书上称他们拥有“具有挑战性”的脾气。
我以为小孩都是这样的,就算没有这么具有挑战性,大哭大闹总是避免不了的吧。
所以第二次,一切都按最高规格来,月子中心,完全可以住,一群人服侍一个小孩,怕也不算多。月嫂,必须可以有,小孩子闹起来,好歹有个能抱住的人,让我放心腾出点吃喝拉撒的时间。
这次我要活,我要活命呀!
没有自由的时候,钱再多有什么用?
别人轻飘飘地说:我真搞不懂,月子里的小孩那么好带,干嘛要请什么月嫂,花钱住什么月子中心,好浪费。
因为这些人没有经历过,凌晨一点钟抱着小孩,一路抱到三点四点五点,直到五点,家里有人醒了,可以接班了,这个小孩,真的很像松手就会炸的地雷,一定要托着才可以,小心翼翼地,废寝忘食地,不舍昼夜地照顾他,他才能对你稍微放下一点点心,但还是非常警觉。一岁多,出门想散个步,犯人也能出去放个风吧?刚出门走了五分钟,我妈打电话来,电话里是如同急风骤雨一般的哭声,说啥啊,赶紧八百米考试一样跑回去吧。
轮到妹妹,安静的妹妹,笑眯眯的妹妹,没啥动静的妹妹,我躺在月子中心,经常跟月嫂说,她怎么还不醒,搞得我跟你都这么无所事事。
月嫂坐在沙发上,说,唉,就是,这小孩脾气太好啦。
妹妹从来不会忘情地大哭大闹,她有时候会哭两声,通常是说,啊,我饿了,或者啊,我想睡了。这是一种非常明确的信号,你喂喂,她吃就是饿,不吃就是想睡。这道题目好简单啊,简单地我有点惶恐,不会是在做梦吧?
每当我在卫生间里看书,在小区散步,在餐桌上一边吃早饭一边发微博,这种跟常人无异的生活,经常有那么一瞬间,我要灵魂一震一下,啊呀,我是刚生了一个孩子吧?
你懂这种感觉吗?就像一个重刑犯大赦出狱,走到街上跟个普通人一样,一边晒太阳一边喝咖啡,啜饮第一口时,忽然内心的恐惧又被引发了:不会吧,这不会是玩我的吧?
这一定是假象。街角应该马上会蹿出来一个便衣警察,偷偷跑上来搭住我肩膀:嘿,你还真跑出来了?
真实的婴儿是不会让爹妈日子这么好过的。
这就是我通过上一次育儿积累起来的刻板印象。妹妹倒也不是传说中的天使宝宝,天使宝宝自己就能睡着,放在床上可以自己玩一下午。妹妹睡觉还是需要人哄哄,她有时闹觉,会忽然哭几声。
- 夕颜|二胎生了个弟弟,9个20岁的哥哥就把他宠成这样子,看后不谁笑
- 霍思燕|一胎生娃大出血,二胎生产“孕婴公益献血联盟”全程保驾护航
- 父母|父母5个行为,正在毁灭娃的安全感!不想娃苦一辈子,赶紧改
- 习惯|孕妈怀孕期间,最好改掉几个习惯,才能减少胎儿长胎记几率!
- 坏习惯|孕妈身上有这三个坏习惯,对宝宝未来影响很大,现在改掉还来得及
- 矫情|《女心理师》二胎妈妈:产后抑郁的悲剧,在座的家人们都有责任
- 切口|剖腹产的5个隐形后遗症,在生二胎时才会现形,准妈妈要谨慎考虑
- 酒精|母乳放冰箱冷冻后会变腥母乳味道可改变,这些知识宝妈要知晓
- 二胎时代|二胎想要女儿,却生下5胞胎儿子,爸爸6个儿子6套房,我好惨
- 乖宝宝|发现孩子有4个行为,家长该打就要打,长大后想改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