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你要勇敢”这类的话轻易不要对孩子说

很多育儿专家告诉我们“要学会跟孩子共情”,共情可以持续为孩子建立安全感,但对于孩子的整体发展来说,光有共情是不够的。
孩子还需要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具体方法。我们必须帮助孩子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我能行”的信心,以及摔倒后依然能站起来继续向前的力量。
如何做呢?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Lawrence J.Cohen,Ph.D.)在《游戏力》一书中,告诉了我们一些很实用的方法,一起去看看吧。
1.在自信的发展过程中,孩子需要与养育者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也需要有机会感受自己拥有强壮的身体和掌控环境的力量,还需要尝试冒险并得到鼓励。
劳伦斯·科恩博士列举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例子。
比如在孩子一两岁时需要知道,我们抱着他玩“小飞机起飞”的游戏时,我们一定会把他抓牢,会保证他的安全。
他也要知道,他时常会摔倒磕疼自己,我们会及时安慰他,只是摔倒和磕碰总也避免不了。
勇气|“你要勇敢”这类的话轻易不要对孩子说
文章插图
等他再大一点,他就开始从“推倒大人”这类游戏中获得自信,尤其是大人被推倒时做出夸张搞笑的样子。
再大一点的孩子会使出全身的力气与我们较量,这是他获得力量感的重要方式,我们在跟孩子玩摔跤或枕头大战游戏时,应该先与他势均力敌对抗一阵子,然后在适当的时机让他“赢”,这能显著提升孩子的自信。
2. 告诉孩子“有勇气”并不等于“不害怕”,要努力避免对孩子说“你要勇敢”这类的话。
想一下,“你要勇敢”这类的话是不是暗含另一层意思——“别这么胆小”,劳伦斯·科恩博士告诉我们其实鼓励孩子勇敢还有更好的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事后说:“哇,这也太勇敢了吧!”或者“这可不是一点点勇气就能做到的哦!”
当孩子做出勇敢的事后,我们要及时肯定他,并用恰当方式告诉他:勇气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练习不断培养。
勇气|“你要勇敢”这类的话轻易不要对孩子说
文章插图
当然,孩子有害怕情绪也很正常,有勇气的意思是虽然害怕了,但还是有所行动。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有勇气”并不等于“不害怕”的道理。
3. 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勇气|“你要勇敢”这类的话轻易不要对孩子说】当孩子遇到问题,尤其是社交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你做过什么努力?
效果怎么样?
下次再遇到,你会怎样做?
在这个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 当我们问孩子“你做过什么努力”时,如果孩子回答“我什么也没做”,千万不要发火或者不再理会孩子,要知道“什么也没做”也是一种处理问题的策略,而且不见得是个坏方法。我们应该问问他“什么都不做”的效果怎样。
2.孩子遇到一件事,不要围绕这件事中令孩子难受的每个细节问个不停。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若我们一直把关注点放在他“磕破的膝盖上”,又是悲怜又是自责,这只会让孩子将注意力全部停留在失败、受伤害和指责他人的心理上,对于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毫无帮助。
即使再糟糕的情况,我们也要让孩子看到美好结局的可能性,父母只有着眼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提升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孩子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当孩子向我们讲述他的不愉快经历时,我们怀着共情之心倾听后,别忘了问他:“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即使最可怕的事情可以有令人欣喜的“下一集”。
3.如果发生了某件不愉快的事情,而孩子没有有效应对,那么我们之后可以问问他:“来,咱们想想,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你应该怎么做会更好呢?”比如,如果孩子提起他刚做的噩梦,我们可以建议:“咱们来给这个梦加一个结尾吧?”有助于自信的结尾可以是:“我醒来时发现,原来这不过是一个梦。”也可以是:“后来我有了超能力,就把所有怪兽都扔到天上去了。”
勇气|“你要勇敢”这类的话轻易不要对孩子说
文章插图
另外,劳伦斯·科恩博士不建议通过“奖励制度”的刺激让孩子变得“勇敢”,他认为:
首先,这种方法有漏洞,给了孩子很多讨价还价的余地。
其次,如果孩子觉得克服恐惧只是为了得到奖励,那么他会忽略另一种更重要的东西——自我挑战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孩子心里可能会想:“要不是为了那个玩具,我才不干呢!”
第三,奖励所强调只是结果的成功或失败,并没有关注努力的过程和方法,这往往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胆怯感到羞耻,一旦失败就会垂头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