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19年后重温《千与千寻》,才看懂“顽童”宫崎骏与他的童心主义


童心|19年后重温《千与千寻》,才看懂“顽童”宫崎骏与他的童心主义
文章插图
引言
大家好,我是陆兴荣,今天的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动画作品中的童心主义。
提到动画,人们大概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宫崎骏,他是日本继手冢治虫之后的第二位动画电影大师,也是日本继黑泽明之后的第二位闻名世界的电影导演。
宫崎骏的作品主要以长篇动画电影为主的,其电影虽是各不相同的题材,但却具有一定的深度,他的动画电影是对人性进行深层思考的严肃作品,融入了很多社会话题,比如女性、成长、生存、自然等人文色彩,在给予观众快乐的同时也实现了成长,受到全世界观众的好评。

童心|19年后重温《千与千寻》,才看懂“顽童”宫崎骏与他的童心主义
文章插图
宫崎骏推崇童心主义,所以我们看到他的电影多以孩童视角和经历展开故事,其电影里的儿童善良、坚强、纯洁、真诚、勇敢,在逆境中担负起拯救的使命,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
2001年上映的《千与千寻》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和第5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部电影宫崎骏就多角度呈现了其童心主义价值观,对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发挥积极的启蒙教育意义。
童心主义者认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应该从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之中去寻找,宫崎骏正是那有着一颗童心的大人,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特有的品质能够对现实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重温宫崎骏的经典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从他那白发苍苍的外表里,去探寻其永远清澈的顽童之心。
01
线性叙事:平凡女孩的突变式成长与蜕变
《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献给曾经有过10岁和即将进入10岁的观众的一部动画电影,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为儿童创作,也是为成年人而制作。
千寻跟随父母搬家去往一个新的小镇,误入一个陌生的隧道来到了神隐世界,千寻父母因抵不住美食的诱惑贪吃被神灵变成了猪,遭此变故的千寻不得不独自面对困境拯救双亲,她在神灵世界河神、白龙、锅炉爷爷等人的帮助下努力在油屋工作,经历友爱、成长及修行的冒险后救回父母,一家人踏上了归家的旅程。

童心|19年后重温《千与千寻》,才看懂“顽童”宫崎骏与他的童心主义
文章插图
1.以线性叙事的方式讲述小女孩千寻的成长历程
过去人们在关注《千与千寻》这一作品时,往往只注意其文化意义,事实上在这部作品表象意义下蕴藏的儿童教育更能揭示故事的主题。
童心|19年后重温《千与千寻》,才看懂“顽童”宫崎骏与他的童心主义】没有进入神秘世界前,这个年仅十岁的千寻,鼻子塌塌、单眼皮、怯懦、娇气、懒惰、爱发牢骚、长得再平凡不过的普通女孩形象,是现实中年轻少女一代的典型写照。
《千与千寻》中千寻一家人从都市到郊区的搬家途中误入一条不可思议的隧道,这里通过极具象征意味的意象:隧道,来表现主人公的成长轨迹。千寻正是通过隧道从人类的世界闯入神灵的世界,最后又穿越隧道回到人类世界,所以这里的隧道犹如母体的子宫,穿越它们,意味着主人公结束旧的生活,开启了新的生命旅程。
进入神灵世界在油屋工作的千寻,即便失去本名也依然坚定信念要营救自己的父母,她学会了忍耐、尊敬、诚实和尊重别人,使千寻这个人物形象变得更加具体和丰满,也一点点地凸显了她坚强、勇敢和善良的美好品质,并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千寻帮助他人前行的同时我们也看见她自身的成长和蜕变。
生活无形却有力,人总是在各种苦难的磨砺慢慢地长大。开头千寻一家人误入神灵世界与结尾处大团圆这一对比,从前稚气未脱的千寻任性和娇弱,进入到令人不知所措的神灵迷宫中后,她从一个10岁的小孩子变身为找工作的小大人,在艰难中不断接受各种磨难与教育,最终成为一个果敢坚毅、懂礼仪、有教养的孩子,不得不让人惊叹成长的力量。
从表面来看,《千与千寻》结尾营造的是千寻一家人大团圆氛围,但其背后揭示的是“成长”的内涵,成长是什么?成长是对孩童时期混沌迷蒙状态的一种突破。当人从混沌的状态渐渐突出,进入到自我意识逐渐澄明、感觉经验逐步清晰的状态,世界也由原来的浑朴统一划分为主客体明朗的两半,人生的很多奥秘在面前展开,人从而走向了成熟。这种成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称之为“青春期”。动画《千与千寻》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种成长,即是主人公千寻遭遇偶发事件的突变式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