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数家大卖上市!亚马逊第三方卖家迎来爆发之年

据外媒报道,今年年初截止目前,已经有近10亿美元的意向资本投入到收购亚马逊卖家和品牌公司上。疫情加速了消费者在亚马逊的消费,孵化了一大批大卖;Thrasio筹集了数亿美元准备上市以及安克创新上市等因素是这一数值能在今年得到一个现象级的增长的主因。除了这些。还有:
-2020年11月 SellerX融资1.18亿美元,收购并发展亚马逊第三方卖家业务。
-2020年11月 Heyday融资1.75亿美元收购亚马逊第三方卖家业务。
-2020年11月 Razor融资2500万欧元收购和扩展亚马逊第三方卖家品牌。
-2020年11月 Heroes募集6500万美元股权和债务,成为欧洲的“Thrasio”
-2020年10月 Perch融资1.235亿美元,用于发展其在亚马逊上销售的D2C品牌的稳定性
-2020年9月 Boosted Commerce融资8700万美元并收购六家亚马逊物流相关公司
-2020年8月 Razor募集400万欧元种子轮
-2020年7月 Thrasio融资2.6亿美元,以10亿美元估值达到独角兽地位
-2020年4月 Thrasio募集1亿美元的新资本
-2020年4月 Perch融资800万美元,用于收购表现优异的亚马逊物流产品和公司
这十亿美元的融资既有股权和债务的结合,也有尚未公开融资卖家的一些资本涵盖其中。其中,Accel Club、Acquco、Alpha Rock Capital、Boosted Commerce、Cap Hill Brands、Centro Brands、Dragonfly、Flywheel Commerce、GOJA、Heyday、Inflection Brands、Perch、Recombrands、Suma Brands和Thrasio都是主攻美国市场的,而Brands United、Razor Group、Thirstii、SellerX、Zeelos和Orange Brands在德国开展业务,Heroes则是在英国市场做的风生水起。
迎来|数家大卖上市!亚马逊第三方卖家迎来爆发之年
文章插图
迎来|数家大卖上市!亚马逊第三方卖家迎来爆发之年】早在2019年,亚马逊就创下了2000亿美元GMV的销售额。亚马逊的规模如此之大,如果把亚马逊当成一个单独的经济体来看,它将排在新西兰之后,高于卡塔尔,位列世界第50位。尽管如此,媒体的报道却还是常常把焦点放在部分卖家从沃尔玛“进货”转而在亚马逊上加价卖出的所谓的“卖家故事”上。
但资本的不断涌入正在向市场证明,亚马逊上的第三方卖家市场是需要用认真的眼光去看待的。在亚马逊上销售的第三方卖家主要依靠可衡量的市场需求、可控制的单位经济效益,以及通过Jungle Scout、Helium 10等工具提供的数据来市场做出一个发展预判运营的。而一些“风投者”也使用同样的原则来对第三方卖家的店铺进行评估和估值,并在收购后在专业团队的帮助下再次实现店铺各方面的增长。而他们希望收购的卖家类型最常见的是以亚马逊为主要分销来源之一的自有品牌卖家(有些公司也在寻找使用Shopify等独立站模式进行分销的卖家和品牌进行收购)。
没有在其他平台上进行销售的第三方卖家对亚马逊的依赖对他们而言既是风险,也是动力。不过像如何评估品牌在亚马逊上运营的长期风险,如何建立品牌与运营效率,如何外部购买品牌与内部建立品牌相结合,如何避免不合规行为导致店铺被迫关停等等问题仍需要持有自由品牌的卖家解决和思考。对于大多数卖家和公司来说,盈利和利润里是第一位的,所以他们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摸索出能够行之有效、且能量化、规模化的运营模式。
现阶段,有很多外部资本都是打着“我们收购亚马逊(第三方卖家)的业务,我们的成交速度很快,我们的交易流程很顺畅”等信息来进行业务扩张的。随着更多资本的不断涌入市场,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差异化的观点出现。“收购亚马逊(第三方卖家)业务”已经是一个过时的概念。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开始关注特定的品类的成长;也一些人以投资换取品牌的少数股权。另一些相关人士则希望成为亚马逊能对自己带来像安克创新这样品牌的孵化器作用。
亚马逊上体量大的公司基本都运营模式化了。这些公司不是单个卖家来负责采购、进口、营销、财务规划和全渠道方面等业务的,而是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来处理整体需求,甚至有一些内部技术来处理关键信息点,内外因相结合的打法使得这些店铺一般都表现出色。
虽然亚马逊的搜索算法并没有将大卖家的排名提高,但资本不足,杠杆过高的小卖家往往不太可能超过运营状况良好的大卖。有的公司有电商团队,但没有投资经验。有的公司有经验丰富的投资人,但没有作为亚马逊第三方卖家的电商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招聘自己专业领域以外的工作人员,或利用中介公司来处理平台别的其他工作。或许在目前,整合处理和发展几十甚至上百个亚马逊卖家所需的运营复杂性还未被充分重视,但如果再这样放任下去,很多卖家和公司都会陷入运营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