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清华大学 跨界交流共探算法治理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2月3日电 “算法共治:以人为本 , 科技向善”论坛12月1日下午在清华大学召开 。 十余位来自全国高校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法学、伦理学领域的著名学者 , 以及来自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专家到场 , 围绕算法治理展开了跨学科探讨 。
文章插图
【专家学者齐聚清华大学 跨界交流共探算法治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智媒研究中心主任陈昌凤作了报告《算法的治理与发展》 。 陈昌凤表示 , 算法已经渗透在传播内容的生产、分发、核查和反馈各个环节 , 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影响 。 人们普遍讨论的主要有信息茧房是否真实存在 , 算法是否真的侵蚀人类隐私 , 算法是否会带来偏见、内容同质化 , 以及算法黑箱等问题 。 针对这些疑虑 , 陈昌凤在报告中指出 , 让算法运行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伦理准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 可以从树立尊重人类尊严的价值理念、维护人类自主性、实行动态的用户兴趣评估和多元化的信息分发策略三个维度将人本精神融入算法以实现算法共治 。
文章插图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喻国明表示 , 对于算法这样的复杂问题需要设定讨论的边界 , 而报告做好了概念阐释的基础性工作 。 他指出 , 科技向善具体包括三条标准:社会信息的流动是否更流畅、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自由度是否扩大、人把握世界的能力是否提升 。
文章插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指出 , 可以从理论上搭建算法下的新闻媒介伦理研究模型 , 比如从工业时代的伦理哲学中汲取新灵感 , 从技术哲学中学习对技术和工业化的伦理批判 。
文章插图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围绕着从法学领域对隐私保护展开发言 。 他指出 , 需要辨明信息和隐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隐私侧重于保护人的生活 , 信息侧重于社会交往的需要 , 我们既要保护私人生活状态不被破坏 , 又要促进信息的合理利用 。
文章插图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张涛甫在发言中说道 , 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产品不是以前那种机械化的产品 , 而是产生了泛社会化的产品 。 技术向善放在社会中 , 其实还包括资本与权力的向善 。 技术的向善取决于平台机构、资本和管理者的复合型演化 , 技术向善应该与资本向善、权力向善结合起来 。
文章插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先从信息茧房谈起 , 她认为是一种选择性心理的结果 , 具体涉及到的因素很多 。 她谈到 , 算法的风险还包括监视的风险和美丽新世界那样的沉迷于技术带来的幸福感的风险 。 她认为 , 我们需要从更多方面反思和警惕算法对人的囚禁 。
文章插图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金兼斌认为可以把算法看成生产力 , 学者探讨生产发展后生产关系如何调适的问题 。 从这个角度看 , 今天探讨算法治理问题与曾经的社会如何立法使得社会更加和谐是一脉相承的 。
文章插图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党委副书记刘知远发表观点:无论是算法偏见还是信息茧房 , 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设定一个标准 。 计算机或者AI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按照这个标准做大范围的定量监测 , 帮助人类社会变得更公平 。
文章插图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付昊桓认为帮助人反省反思也许是算法向善的一个努力方向 。 同时他提到与新闻传播领域的跨学科合作 , 研究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传播问题 , 比如分析社交媒体上和气侯变化相关的推文是怎么传播的 。
通过远程连线方式参与论坛讨论的几位专家也发表了观点 。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张志安强调 , 算法推荐正从过去注重个体需求的“算法主导”1.0 阶 段 , 朝着"算法推荐+编辑推荐”并存的 2.0 阶段转变 。 在持续更新的算法推荐机制背后 , 如何针对算法、对互联网平台建立更加多元、开放的治理机制仍然迫在眉睫 。
- 清华大学|脑机接口初创公司NeuraMatrix完成亿元A轮融资
- 清华大学|印度手机市场国产品牌占74%,小米第一,但即将迎来最强对手?
- 城市导报|2021青花郎·名人讲坛盛大举行 汲取顶级专家学者智慧共创价值
- 天猫|天猫双十一晚会名单曝光,近百位明星参加,圈内顶流齐聚
- 欧拉|微信新版本“摊牌”:五大变化齐聚,这意味着什么?
- s腾讯/阿里/京东产品专家齐聚「中国硅谷」深圳,解读产品新机遇
- 机器人|新品路演专场&专精特新专场,超10家企业CEO齐聚论道
- 凤凰网|IET大咖齐聚RPG 2021,探索“碳视角”下可再生能源发展之路
- 清华大学|清华虚拟学生翻车,欺骗大众是AI合成,背后真相浮出水面
- 千龙网·中国首都网|清华大学抖音粉丝突破700万,短视频如何成高校传播知识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