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高级特性:循序渐进地培养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 三 )


抽象思维能力 , 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 。 我们不断地学习优秀开源框架的源码 , 学习设计模式都是一种外部手段 , 旨在迫使自己大脑中学会抽象思考的方式 。
所面临的问题域是一个子系统 , 一个模块 , 那抽象的思维培养的是面向对象设计的能力 , 系统分析与领域建模的能力 。 放大了看 , 如果面临的问题域是整个系统或者多个系统 , 则培养的就是系统架构设计的能力 。
有过一定编程实践经验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 系统中如果有重复的代码段出现2~3次就会觉得很恶心 , 尤其是一大段大段上百行几乎一样的代码 。 因为每个人的编码能力经验不同 , 开发的时候很可能设计不到位 。 那可不可以将其进行提炼复用呢?
答案是可以 , 因为我们有重构(Refactor)这个法宝 。
持续的重构是可以有效改进面向对象的设计的 。 我常常在看别人的代码时候 , 不自觉地帮着进行重构 , 这只是一种习惯 。 当然 , 必须在尊重原作者的前提下 , 一步步小范围内重构 。
落实到细节上 , 难点在于类和方法的命名 , 类的职责划分 , 抽象的粒度大小适中 。 这些真的只能靠经验积累 , 去领悟理解了 , 没有一定的标准 , 什么是好 , 什么是不好 。 我觉得起码命名要清晰 , 易于理解 , 类的职责要专一 , 方法长度不能过长 。 细节方面可参照大牛Martin写的那本关于重构的圣经书 。
最后 , 一个人对知识的理解 , 不是线性增长或者抛物线上升的 , 应该是阶梯形上升的 。 每上一个台阶 , 需要熬过一段不规则的积累沉淀期 , 再由外界因素的触发引起内在的觉醒才能继续到下一个台阶 。 以前死活不明白的事情 , 或许随着年龄增长 , 都释然了 。 闻道有先后 , 但终究会顿悟
总结:
面向对象抽象思维的培养方式: 学习设计模式 、重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