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潮·科技 > >

巨头|人机融合时代,中国机器人如何弯道超车



按关键词阅读: 智能手表 紫光展锐W117 modem 低功耗 mcu 语音助手 展锐 全网通 紫光 手表 蜂窝

数百个矮小的橙色移动机器人,扛着超过1吨的货物在仓库里来回穿梭。场面看似混乱,实则充满了秩序,每个机器人都目标明确,不曾浪费每一秒钟,也几乎不会相互碰撞。
这就是亚马逊的仓库日常,机器人快速将指定货架搬到分拣工人面前,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工人走动距离。
想要打造机器人帝国的野心很难掩饰,在亚马逊的全球仓库里,机器人已有数十万台,公司还曾连续数年举办“分拣机器人挑战赛”,目的就为推动更多学界、业界的机器人走向应用,找到能完美取代人类的分拣机器人。
但即便如此巨头,要达成这一目标也需经历一个长期过程。亚马逊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仓库完全自动化运转,至少在2030年后。
亚马逊认为,现阶段机器人并非要完全取代人类,而是从人类手里接过重复性的工作,让人类专注于决策和判断。
这便是人和机器共同协作体现。
人机融合的大时代人和机器该如何共同工作?
一个理想画面是:同一工作台上,操作人员能和机器人相互配合、在交流中协作,就像共事多年的伙伴。
传统工业机器人毫无“灵魂”,虽然保质保量,精度比人类高、力量比人类大,同时还能24小时工作不间断,但缺点在于只能在固定环境下执行重复动作。
为了让工业机器人适用更多场景、更易用,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安全、灵活的协作机器人随即登场,克服了传统机器人“笨拙呆板”的缺点,让人机协作成为可能。
像是今年我国航天员在机械臂辅助下完成的出舱任务。其中,航天员作为决策者和指挥者,而耗时长的工作则由机器人来执行,这一行动诠释了人机交互在空间领域的应用。3位航天员对此评价称,“机器人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机械臂上太空,是协作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一个体现,在支撑社会发展的生产制造业,这是机器人展现能力的更大舞台。
我们所有人都受益于新技术带来的生产变革,从工业1.0到工业3.0,人类生产经历了蒸汽机到流水线,再到自动化生产线的飞跃式发展。如今,“发展数字化生产技术、建造数字化工厂”已经成为制造企业的战略转型目标,站在工业 4.0的浪潮上,机器人的意义不只为了自动化,而是变革整个生产模式。
资本也很诚实,用真金白银掀起了新一轮的机器人投资热潮。
据相关网站数据显示,去年国内机器人领域的融资事件超过240起,总金额达26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上半年,该领域的融资事件就已超过170起。
与上一轮热潮相较,后疫情时代的机器人行业进入了成长期,一个明显现象是,资本进一步向头部优势企业倾斜。
而在协作机器人赛道上,资本涌入的同时,产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也发生着改变:产品正从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向个性化、小批量、多品种的模式发展。
需求变化为成长中的机器人企业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这需要企业站在客户视角,理解产业中自动化改造、定制化和柔性制造需求,成为新一代生产力变革的动力来源。
2020年以前,机器人行业多强调“以技术作为支撑”的作业能力,即为性能要好,包括了力量、精度和可靠性等。对机器人企业来说,这考验的是产品软件、硬件性能,及规模化生产后的品控能力。
但疫情之后,行业开始重新思考“企业生产模式、人机协作的模式”。
巨头|人机融合时代,中国机器人如何弯道超车
文章插图
巨头|人机融合时代,中国机器人如何弯道超车】埃森哲在《技术展望 2021》里总结道,每个领军企业均必须将其企业(至少是企业的一部分)视为机器人公司。
比如,施耐德电气已开始探索新协作模式,在转型流程中部署220多个机器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一集团,其在北京建立了中国风电行业第一条总装脉动式超柔性生产线,线内配有工业机器人和各种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以及数据孪生可视化智慧大脑......可以见到,工业巨头已经行动了起来。
要想借助人工智能对组织进行重塑,这就需要促进真正的人机协作模式。机器人不再只是纯粹的自动化设备,响应人类的命令。
而场景应用广泛的前提是要机器人更“聪明”,会听、会看才能进一步和人类搭档工作。这对机器人协作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智能化能力也给“机器替代人”提供了新的含义,智能机器人进一步具备感知和决策能力,进一步覆盖更多的生产环节。


稿源:(36氪新媒体)

【傻大方】网址:/c/1130a96292021.html

标题:巨头|人机融合时代,中国机器人如何弯道超车


上一篇:互联网|支付牌照为何成了互联网大厂“头号春药”?

下一篇:高通|2023年上市!百度新车抢先用上高通5nm汽车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