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社区薇娅”都不够用了,一线互联网巨头全员下场“卖菜”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 北京报道
去年还是“死亡重灾区” , 今年却引得几乎所有一线互联网公司全员下场 , 社区团购赛道上 , 充斥着久违的火药味 。 甚至有人预言 , 这或将是团购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大战之后 , 中国互联网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 因为这次对决的玩家们 , 可不是拿着风投下注的创业新贵 , 而是阿里、腾讯、美团、拼多多、京东这些中国市值排名前五的互联网巨头 , 以及还没有上市但估值达千亿美元级别的字节跳动和滴滴 。
生鲜确实是电商的最后堡垒 , 互联网公司们以各种模式进进退退十余年 ,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 从未放弃;而在一二线城市流量红利减退的当下 , 生鲜无疑又成为了下沉市场最有效的敲门砖 , 高频刚需市场巨大 , 如果能以社区团购的模式打开生鲜电商的棋局 , 可谓业务、用户、流量……一举数得 。
因此 , 巨头纷纷入局 , 疯狂烧钱补贴 , 明年或许才是社区团购火拼最为激烈的时候 , 故事才刚刚开始 。
“武汉故事”激动人心 , 疫情踩下社区团购加速键
社区团购的业务逻辑其实并不复杂 , 简单来说就是“预售+自提” , 主要品类是生鲜和日用品 。 平台提供货源、供应链、技术、品牌、营销等支持 , “团长”利用在线下真实社区的影响力组织团购 。 消费者下单后 , 平台将商品统一配送至小区交给团长 , 再由团长负责组织取货 , 交易达成后团长依据交易额获得提成 。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明显的 , 它解决了当下互联网公司最大的两个焦虑点:“便宜的流量”和“最后一公里” 。 一是“团长”的私域流量使得拉新获客成本远低于传统模式;二是一二线城市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显然无法适用于分散的下沉市场 , 团长组织“自提”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
因此 , 在过去三四年时间里 , 社区团购吸引了大批创业者和大量资本进入 , 但经历了野蛮生长、行业洗牌之后 , 2019年下半年 , 大大小小的社区团购项目开始收缩、裁员、合并、倒闭……甚至连已经跑到头部的松鼠拼拼、小区乐、吉及鲜、呆萝卜……这些曾经的资本宠儿 , 也纷纷陷入困境 , 批量死亡 。
但没有想到的是 , “呆萝卜”们竟然倒在了黎明前 ,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 一下子重新激活了生鲜电商 , 也给社区团购踩下了加速键 。
以疫情最严重的武汉为例 , 由于封城居民无法外出 , 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居民在电商平台买菜 , 这让武汉市场几乎在一夜之间完成了市场孵化和消费者教育 。 兴盛优选、十荟团、食享会、美家买菜等社区团购项目 , 很快跑通了模式 , 在疫情中异军突起 。
武汉的成功也让更多互联网巨头们看到了机会 , 兴奋不已 。 他们开始纷纷重注下场 , 希望接管创业者们的阵地 , 当然也包括梦想 。 这也是过去历次产业风口中 , 屡次出现了场景:创业者先摸石头过河 , 跑通之后 , 巨头前来收割 。
布瑞克中国农业大数据发布的2020中国生鲜行业报告显示 , 2020年上半年生鲜电商交易额达到1821.2亿元 , 同比增长137.6% , 已超过2019年全年 。 而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 2019年中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约2.04万亿元 , 生鲜电商行业交易额为1620亿元 , 线上渗透率约为7.9% 。
这意味着 , 生鲜市场体量巨大 , 电商渗透率较低但增长迅猛 。 生鲜电商无疑是货真价实的风口 , 就看谁的模式能成功“起飞” , 社区团购显然被寄予厚望 。
程维王兴黄峥卖菜忙 , “小巨头”激进“老巨头”赛马
今年6月15日 , 滴滴正式开启“卖菜”业务并推出社区团购小程序“橙心优选”平台采用“今日下单+明日自提”的服务模式 , 产品涵盖了水果蔬菜、肉禽蛋奶、米面粮油、日用百货等全品类商品 。
这让很多人倍感意外 , 滴滴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个“不务正业”的业务 , 而且对于这条新赛道 , 滴滴的决心相当大 。 橙心优选事业部总经理是滴滴高级副总裁陈汀 , 直接向程维汇报 。 陈汀曾主导专车、快车业务 , 亲历了滴滴与快的、滴滴与Uber两场大战 。 而近期 , 网约车平台公司CTO赖春波也宣布调任橙心优选 , 向陈汀汇报 。
今年11月3日 , 滴滴CEO程维在滴滴内部全员会上首次公开谈及橙心优选 。 程维称:“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 , 全力拿下市场第一名 。 ”随后的双11 , 橙心优选进行了大促 , 并宣布捷报:11月11日当天 , 橙心优选日订单量突破1000万 , “成为行业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