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集成电路企业,如何利用好产业政策红利?

对于国内从业人员来说,大多数人对于政策的直观印象仅仅停留在各类产业基金、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等最基本常见的几种。
事实上,从国家到省级到市区级,从科技到发改到工信到商务到财政再到其他各行各业主管部门,政策的范围几乎囊括了各行各业,支持的对象也是覆盖了中小微企业到规上企业再到集团梯队企业,而且支持的力度更是覆盖各个量级。当然,扶持力度也是与企业的各项业绩产出相匹配对应,这本身也是企业与政府相互成就的一个过程。
那针对集成电路产业方向的政策来说,可根据集成电路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及产业发展模式两方面来探讨分享。
政府|集成电路企业,如何利用好产业政策红利?
文章插图
集成电路企业成长的各个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规模均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指导:在起步期,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交钥匙”等减负服务为集成电路初创企业提供最初的启动市场,使其迅速步入市场存活;在成长期,政府利用研发补贴、支持产业管制、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推动技术的跃进,保证技术难以被复制;在成熟期,政府通过谈判、援助、产权入股、设立基金、开展调查等多元化手段促进集成电路产品扩大产能,维持或扩大市场份额。
长期的政策理解误区以及刻板印象,让很多各类型企业认为政策范畴仅限于此,殊不知,与科技创新政策相互交叉但又相对独立的,还有产业专项政策。
可以说,集成电路技术的每个产业发展关键阶段都离不开政府的战略扶持。集成电路作为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有其自身的产业规律和特点,主要分为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以及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三个主要环节,同时每个环节配套以不同的设计制造设备和生产原材料等辅助环节。因此,可以建议当地政府针对性的出台地方优势产业环境政策,包括但不限于流片补贴、IP补贴、封装、测试、EDA服务补贴等涵盖各不同阶段的专项扶持。
如果再引申一点,我们可以去研究下该类型资金政策与现有的“集成电路产业专项”、“工业发展专项”等专项资金之间的关联与侧重点,只有当你采集与积累的支撑框架信息越多,结论的参考价值自然也就越大。
七步法推动产业政策的申报 乘风而起
那了解到这些基本涵盖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普惠政策及专项政策后,我们再来谈谈针对这些政策又该如何去研究申报呢?
其实申报政策的统一研究思路可以总结为 “仔细通读-发现疑问-提出猜想-搜集线索-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指导实践”。这个过程就像芯片设计一样,底层基础都是相同或相同的(各类政策都包含申报条件、申报时间、申报主体等基本要素),因为思维和算法的不同(个人对具体指标的理解程度及经验值不同),每个人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数量、效率和深度也不同,往往给出的结论或指导意见也就千差万别了。
另一方面,当我们站在政策受用者和反馈者的企业主体角度来说,摒弃“政策是制定给那些大企业的,和我们无关”、“政策享受了,与之带来的是一连串麻烦事儿”、“政策来了就申报,根本没必要预研”等诸如此类的错误认知越早越好,要知道,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企业的。
同时,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当企业有了关注政策的意识,尽早强化对政策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做到政策规划先行,注重过程培育,理清整体政策脉络,让企业真正的懂政策、用政策,不浪费任何可以争取的机会,也不盲目投入本可以节省的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足够的支撑作用;那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做好规范引导并统一公开口径,政策加码,全方位扶持国产集成电路产业,如此,方能形成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
正确对待政策红利 相辅相成共促发展
然而,切忌在集成电路产业政策下鱼目混珠,低水平地重复建设相关项目,在2020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就针对目前行业芯片项目烂尾给出了明确回应,对造成重大损失或引发重大风险的企业,予以通报问责。
国内整体集成电路产业目前面临着产业发展规模较小而散,竞争不强,缺乏高端人才聚集效应等问题。资本涌动之下,形形色色的产业上下游企业正在跑步进场。以工商登记为准,2020年上半年我国就新增集成电路相关企业近2.5万家,截至2020年10月,全国也有近万家企业变更经营范围,加入半导体、集成电路相关业务。
半导体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多,虽然有要蹭政策红利的可能,但或许能借着政策的红利,走出更多的龙头企业,对此我们抱有一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