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我国慢病人数还将快速增加,人工智能筛查防控可有效弥补医疗资源现有不均

11月25—27日举行的上海国际健康世博会上 , 由上海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协会主办 , 慢病管理专委会、宜心健康承办的“CDMIR 第三届慢病管理和智能康复高峰论坛”和“衰老、心脏健康与 AI 智能”互动体验现场传出消息:目前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当前的85% , 慢性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 。 未来10年 , 慢病人数还将快速增长 , 甚至在未来20年内增长两至三倍 。
今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 , 为心血管慢病防控带来更多要求 。 专家由此认为 , 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心血管慢病管理和预防 , 符合人类健康与时俱进的需求 , 更将成为大健康产业未来“蓝海” 。
【未来10年我国慢病人数还将快速增加,人工智能筛查防控可有效弥补医疗资源现有不均】新冠疫情为心血管慢病防控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在开场视频中提及:早在2009年 , 上海就对1万余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显示 , 有近2/5的居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4种慢性疾病导致提前衰老 , 如何防控心血管慢病等已成“国家战略” 。
所谓心血管慢病 , 是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 , 包括冠心病(心脏病发作)、脑血管疾病(卒中)、血压升高(高血压)、周围动脉血管疾病等 , 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 , 其中最重要的是冠心病和卒中 , 占男性心血管慢病死亡的80% , 女性死亡的75% 。
未来10年我国慢病人数还将快速增加,人工智能筛查防控可有效弥补医疗资源现有不均文章插图
今年恰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 , 心血管慢病防控更凸显其价值 。 论坛上专家举例 , 全球权威杂志《柳叶刀》披露:首批新冠肺炎99名患者中 , 40例有心脏病、心衰和中风导致心脏功能或血管损害 , 12例有糖尿病 , 首先死亡的2例均抽烟 , 抽烟对肺有损害 。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也同时指出 , 新冠肺炎合并心脑血管慢病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 高达50%住院患者有慢性疾病 , 其中40%心脑血管疾病病史 。
慢病患者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 , 一旦感染 , 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 。 本次论坛大会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范慧敏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提及 , 这为后疫情时代心血管慢病干预提出更多要求: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 控制常见的慢病 , 如高血压 , 糖尿病 , 肥胖和超重 , 戒烟等;针对慢病的康复计划(运动康复等) , 早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 , 早期干预 , 早期康复 。
人工智能可填补防控现有资源缺口
目前 , 我国心血管慢病发病最主要原因在于:以医疗为主 , 忽视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防控 , 导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 范慧敏说 ,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没有症状、很难引起大众注意;但只要早期干预 , 收益其实非常明显 。 ”调查已显示: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病变 , 可明显减少猝死(每年54万人)、心梗、脑卒中等发生率 。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心血管慢病防控?专家详解 , 我国医生和患者数量严重失衡 , 传统疾病诊疗方式难以对慢性疾病实现有效管控 , 医院和医院、家庭之间成为“信息孤岛” , 很难实现精确诊疗和连续管理 。 但人工智能筛查 , 恰好可以协助医生完成早期发现视网膜动脉、颈动脉、心脏冠状动脉的病变 , 辐射更多人群 。
未来10年我国慢病人数还将快速增加,人工智能筛查防控可有效弥补医疗资源现有不均文章插图
论坛推出的宜心eHBCR居家心脏智慧康复解决方案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打造推出 。 据介绍 , 该套解决方案以基于5G技术的智能监控平台为核心 , 以最新的AI技术和可穿戴检测设备为载体,构建起连接三甲医院医疗团队、院内医疗设备、居家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互联的信息共享平台 。 患者居家的生理参数可通过移动端自动上传 , 医生可实时掌握患者居家的生理状态、康复依从性等 , 及时进行专业指导 , 实现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家庭心脏康复规范化管理 。
另一场活动——“一心呵护一颗心”互动体验活动中 , 观众通过沉浸式、互动性体验近距离感受了人工智能的“风采” 。 来自宜心科技的智能心电手表颇受瞩目 , 该手表可随时随地监测心脏健康、AI-ECG心电报告 , 以及运动康复中心率监控 , 通过智能设备可早期发现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衰老 , 以此综合干预、实现早期康复、保护心脏的目的 。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