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为产业大区注入发展新动能( 二 )


发展工业互联网
有产业基础也是现实需要
一系列的动作 , 让社会各界见证了宝安在工业互联网产业中的实力和潜力 。 为什么宝安和工业互联网可以碰撞出这么多“火花”?这既缘于宝安雄厚的产业基础 , 也出于宝安现实的发展需要 。
宝安是深圳的工业大区、产业大区 , 其工业进程从1978年全国第一批“三来一补”企业开始 , 通过40多年的发展 , 一步步从手工制造、到机械替代人力、到自动化设备生产、再到高度自动化大规模生产 , 成为了享誉国际的制造业大区 。 但是 , 宝安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 , 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 , 生产形式、组织方式较为传统 , 订单获取和议价能力不强的短板依然存在 。 随着近年资源和成本约束趋紧 , 宝安制造业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加大 , 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需求非常迫切 。
如何创新驱动、在守成中突围 , 保持地区制造的竞争力?宝安把目光对准了工业互联网 。
宝安具备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产业基础 。 全区集聚了5万多家工业企业 , 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683家 , 居深圳各区首位;产值亿元工业企业1084家 。 2019年 , 宝安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331亿元 , 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4.8% 。 根据国内权威机构发布 , 宝安的综合实力、工业实力、创新能力分别居全国百强区第八、第五、第二;60多家企业达到工信部“隐形冠军”标准 , 20家企业主打产品进入行业全球前十 。 与工业互联网密切相关的电子信息、电气机械、装备制造都是传统优势产业 。
宝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网络 , 企业应用广泛 。 全区建成5G基站9308个 , 实现5G网络全覆盖;工业企业光纤入户12.6万家 , 在宝安工业300强中 , 大部分企业部署了ERP、MES等软件 , 90%的企业为设备或产品建立了编码标识信息;智能装备联网率达到80%;53.6%的企业生产数据可实现远程采集;53%的企业通过外网连接供应商或客户;22%的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可实现远程操控 。 建设“1(综合型)+N(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 综合节点已接入195家企业 , 标识累计注册量2000余万条 , 解析量超380万条 。
强劲的创新动能进一步为宝安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宝安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 。 近3年来 , 宝安区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10% , 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 , 拥有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85家 , 连续3年居全国区县第二、全省区县第一 。 目前 , 全区创新平台总数达174个 , 占深圳市比例超过一半 。
密集布局推进
工业互联网应用提速升级
强大的基础 , 现实的需求 , 让宝安率先开始了工业互联网发展探索的步伐 。 2020年 , 深圳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 , 宝安被列为了“工业互联网引领制造业转型核心示范区” 。 之后 , 宝安开始对工业互联网工作密集布局 , 提速推进 。
2020年7月26日 , 宝安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路线图”——《宝安区工业互联网发展白皮书》正式出炉 。 《白皮书》提出 , 宝安将在基础设施、核心产业、应用场景、安全保障、生态体系五大方向发力 , 通过18项具体的推进措施 , 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示范 。 力争到2022年底 , 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 , 形成多层次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 提高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水平 , 培育开放活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草拟了《宝安区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扶持办法》 , 从支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引进平台及服务商、推动工业联网应用、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4个方面提出10条务实举措 , 为宝安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提供强有力保障 。
宝安链接各类社会资源 , 营造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生态 。 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 除已上线的建投科技综合二级节点 , 欣旺达、创世纪、银宝山新三个行业二级节点也即将建成 。 初步遴选了点链科技、速加科技、云工厂等首批26家典型工业互联网供应商 , 后续将构建起宝安区工业互联网供给资源池;大力实施宣贯培训 , 最近3个月举办“宣贯会”“大讲堂”“服务商与应用企业对接会”等13场活动 , 1600余家次企业参会;引入国家级智库 , 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 在工业互联网、5G、数字经济、区块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工业互联网领域 , 国科瑞华基金规模达60亿元 , 宝安区引导基金公司与其达成协议 , 优先投资于区内工业互联网行业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