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活将加速到来,创业者要做“长期正确但艰难”的事|直击乌镇咖荟 | 正确( 二 )


二是他希望所有数据能实现互联互通,“比如今天做家政行业,最大的问题它根本不互联互通,互联互通会对行业发生巨大的改变”。
在数据互通上,陈小华的想法比较“激进”。“最简单的,我希望所有数据互联互通,我们所有带卡的、带证的、带支付、带ID的,所谓保险、信用,其实我是极度希望社会能够解决的”。陈小华直言,数据互联互通所带来的隐私问题直言,站在历史长河来看,都不是问题。不过一旦统一数据互联互通,统一ID,效率就会极大的提高。
作为科幻作家,郝景芳更想看到太空商业化到来,其次是数字替身的应用。“数字替身我觉得很快就会有,它可能会学习你的习惯,按照你的方式去下单购物、订票打车、替你对话,这种我觉得很快可能出现。”
有很多这些嘉宾想象的智能生活场景已经在落地,比如郝景芳自己就在开发一款机器人。“我每天都在接受小朋友的答疑,有些小朋友会不停问一些重复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再转、人死了会复生吗、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但我们看起来是平的,最近我在训练我自己的机器人,接下来可以学我的语料来回答小朋友的问题。”
郝景芳认为,这种数字化技术可以给很多小朋友辅导功课,丰富教育资源,让更多小朋友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我自己觉得未来这样的虚拟老师,也会不断出现。”
谈及AI应用,技术出身的张平安感触颇深。他表示,AI一定会不断升级迭代到能与人类进行“自然的交互”,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机器人替代人类做危险工作。“我觉得大量机器人会的在各种场景代替我们人类做很多工作,这肯定是人工智能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而再下一阶段,他认为物理世界会被完全的数字化。当物理世界很多东西能够被传感器数字化之后,物理世界跟数字世界就可以成为一个整体。数字世界跟物理世界完全交通在一起,信息交互、共享。这是所有做技术和做服务的人追求的终极方向。
不过回到落地上,陈小华感慨,做了很多科技,最后还是要“回到家”。我们有那么多人工智能、那么多数据的积累,但当我们面对一个真实业务场景的时候,理想和真实有很大差距。
谈技术自主,不能放弃全球化思维2020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的话题又被摆到台面上,三位嘉宾也在乌镇咖荟第三场圆桌上就这个问题分享了看法。
张平安坦言,原本大家都是用全球化分工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希望全球化,得把一些东西交给另外的国家,不能自己全掌握”,但局势逼迫下,政治化因素让全球化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但这个过程中,也并不是完全不存在机遇。全球化格局重新构建,一方面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更长远来讲,推动了中国产业链从上至下向成熟发展,
郝景芳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谈及技术自主她颇有感慨,她认为,现在的世界格局会倒逼我们投资一些基础的工业、基础研究,从长期来讲这是好事。
“即使我们是一个全球大分工的时代,但我们也不能总是太急功近利了,也得在基础研究上面稍微花点时间精力和资源。这很艰难,但是长久来说是好事。”
但即便是这样,嘉宾们也不认为个别国家的做法就会影响全球化的大趋势。
陈小华补充道,他认为全球化分工的大趋势并没有变,“企业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人类协作规模只会越来越大”,但我们(人类)可能每隔一两百年就会要重新考虑下分工的格局。
郝景芳也表示,以科学共同体为例,想要完全隔绝是不太可能的,不论政治家们如何斗争,但科学共同体的科学工作者们还是去沟通真正的数据。“以今年为例,生物学家真正去与新冠病毒斗争的时候,还是团结的。这个我倒是觉得不担心,因为今天科学共同体有这个意识。”
张平安再次强调了华为对当前局势的认知,他表示,美国对中国企业或者对于华为的打压会是持之以恒,但一定还会有另一批人(企业、国家)支持我们、支持华为。他建议,企业家必须要认知到,必须要扎根中国,并且在扎根的同时要坚持出海,在区域化里面获得自己的市场机会。
智能生活将加速到来,创业者要做“长期正确但艰难”的事|直击乌镇咖荟 | 正确】“我们要坚持出海,把区域尽量扩大化,让别人对中国企业的认知能够加强,争取成为‘同盟军’。对于国内很多企业来说,中国是庞大的根据地,但仍然要心怀外面的世界。”(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赵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