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罚|主播和MCN为何不惧打假:甩锅企业,自罚三杯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作者:木子,编辑:秦言,36氪经授权发布。
继相关媒体报道了汪涵、李雪琴直播“翻车”、疑似因数据造假引发争议之后,辛巴团队所售卖燕窝也遭遇王海“打假”风波,一时间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
事件起因,是职业打假人王海晒出了一份检测报告,直指辛巴徒弟“时大漂亮”直播间所销售的“燕窝”只是糖水。这份检测报告显示,该品牌燕窝100克里含有的“功效”物质燕窝酸价值,仅为人民币0.07元,蔗糖含量为4.8%,蛋白质为0。对此王海指出,这款产品纯粹是风味饮料,且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呼吁购买了该产品的消费者主张“假一赔十”。
对此,辛巴方面发公告回应称,其不参与任何采购销售行为,目前已将产品送检,待结果回传后会公布,消费者可前往品牌的天猫旗舰店申请退货退款。这一番态度,也被众多网友斥为“死硬到底”。
对于直播带货中出现的各种争议甚至是欺诈行为,消费者已经“苦秦久矣”。但是如今一些头部大V对于所推介商品出现的各种问题“频频甩锅”,这是真的事先毫不知情,还是只要“甩一甩”就可以逃避处罚、无人能管?
为争客户选品只能“放水” 随着燕窝事件的发酵,不少网友也纷纷晒出了自己在其他直播平台购买到与主播描述不符、甚至是假冒伪劣商品的经历。有的消费者是在直播间下单纯棉内裤,到货之后却发现材质是锦纶和氨纶;有的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了某名牌潮鞋,到货之后却发现是做工粗糙的山寨仿品。难道,现在一些网红和MCN机构都这么肆无忌惮了?
“现在很多机构选品,确实不如以前严谨了。”
刚从上海一家MCN离职的陈晓玫(化名),曾是该机构资格最老的选品助理。从事这项工作近四年的陈晓玫告诉懂懂笔记,前几年MCN机构为了避免推荐的商品出现不必要的维权纠纷,都会要求选品过程做到专业、细致和严谨。
作为选品助理,她们会遵循选品的几大原则:首先是试用,确保产品质量良好;其次考虑直播受众,了解商品能否满足目标观众的需求(通常小众产品非但受众群体窄,主播也难出好成绩,所以会慎选);最后一点,才是直播产品的品牌与性价比综合考量。
“最早入行时,我们最怕有中小食品企业合作做直播,因为作为选品助理去试吃通常都会试到吐。”陈晓玫表示,只有经过严格筛选,确保品质没有问题,一款款商品最终才会出现在直播间。
但是近一年来随着直播带货的爆发,大量的主播、MCN机构涌入这条赛道,因此行业竞争空前激烈。她解释道,以前都是主播、选品助理“挑客”,商品质量不过关、商品性价比太低的都会被筛掉。但如今,则是MCN在玩命抢客。
“几乎不会精挑细选,只要给得起坑位费和佣金,什么样的商品都能上直播了。”显然,敌不过残酷现实的众多MCN机构,大都要求选品助理降低商品筛选标准,以便争取更多客户,“我们机构以前选品助理有好几位,现在只要一个人就可完成所有工作。”
陈晓玫告诉懂懂笔记,离职前她每天负责的商品已经高达上百款,不可能每款都仔细挑选和审核,只有部分重点客户的商品她才会花时间试一试,根据自己的使用感受撰写商品卖点。
其它的商品基本上都是简单查询一下生产资质,有个别感兴趣的会拆开商品包装,对应厂家给的卖点简单分析一下,例如商品在直播间里是否有可量化、可展示的亮点,只要商品与厂家卖点描述相符,就可以收取坑位费,安排上架直播了。
“大多数情况下,样品上有生产信息、生产标准,卖点与描述基本相符,选品都会通过。”陈晓玫表示,坑位费到手对于MCN是最重要的,至于商品的销量他们并不关心。除非是重要客户,机构才会配合刷量让销量显得好看些。
但她肯定一点,只要样品属于三无、假冒或与描述严重不符,绝大多数MCN是不敢冒险上架的。毕竟,知法犯法的后果非同小可。
不过,这种选品过程是无法杜绝厂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比如发给MCN做直播销售的样品质量上乘,但发给消费者的商品则偷梁换柱甚至假冒伪劣。这种现象,是否普遍存在?
与样品“不符”现象早就存在 “发货的商品与直播时的样品不符,这在业内已经不是新闻了。”
早在去年年初,陈晓玫所在的MCN机构便发现有一些合作企业利用选品的漏洞,在给消费者发货时“偷梁换柱”邮寄了与直播样品不符的商品。此举引发了部分消费者申请退货,甚至通过投诉平台举报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