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b站上的后浪,同时也在工地上( 二 )


还去骑车旅行——比许多白领可能都要更加自在:
视频|b站上的后浪,同时也在工地上
文章插图
当然这也是少数,大多数农民工仍然在一分一厘地辛苦赚钱,川哥早期的视频有许多都是在做工现场的随手拍摄,工作量多少、收入几何,他几乎毫无避讳。
视频|b站上的后浪,同时也在工地上
文章插图
小代前不久发布过一则视频,给大家粗略地算了笔账,关于自己在疫情期间被迫停工损失了多少、而疫情后加倍努力地工作又最终赚回来多少。
也是通过这些视频,很多人才有机会知道,打工其实可以赚钱,甚至赚得一点都不少。
但这种收益是以身体的严重劳损、没有稳定的生活和社会保障、和家人长期分离等等作为代价的。
川哥曾经回应过那些艳羡他的高收入、声称也想去工地做工的人,语言也是一贯得朴实:不鼓励,真的是辛苦钱。夏天暴晒,浑身湿透,手上都是茧疤。
视频|b站上的后浪,同时也在工地上
文章插图
更何况,这些所谓的高收入基本上要依靠工头的良心。
川哥就曾经被拖欠过工资,众多工友一筹莫展,工头几次推脱,到后来索性装病。回给川哥的消息,也是恶声恶气吃定了这些农民并不能真的把自己怎么样:
视频|b站上的后浪,同时也在工地上
文章插图
3评论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那些温情脉脉的鼓励和喜爱中,有很多人的共情来自于“我家人做的也是这个”:
视频|b站上的后浪,同时也在工地上
文章插图

视频|b站上的后浪,同时也在工地上
文章插图
或者干脆是,“我也要去做工了”:
视频|b站上的后浪,同时也在工地上
文章插图

视频|b站上的后浪,同时也在工地上
文章插图

视频|b站上的后浪,同时也在工地上
文章插图
b站现在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2亿,不难想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网络深度用户、都是年轻人。
在另一方面,根据人社部的数据,全国的农民工数量接近三亿。
其中,所谓“新生代农民工”(80年后出生)正逐渐成为主力,根据《2019年北京农民工市民化监测调查》,年轻人在农民工中的占比为50.6%,已经超过了半数。
虽然数据出处不同,但简单换算一下也不难得知,国内的年轻农民工数量,是以亿计数的。
一边是刻板印象里“潦倒邋遢”的进城务工人士,一边是标签化的“酷宅时尚”的b站用户,这两个身份标签背后有多少重合?
一定比许多人所想象的要更多。
半年前,《后浪》以刷屏之势引起了华语网络的大讨论,年轻人除了反感“爹味”的说教,更多人不满于《后浪》所塑造的那种“高端精英”的年轻人画像。
毕竟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可能是这样:出生于农民工的家庭,有一对辛勤做工的父母,自己留守在乡村小镇读书。读书是狭窄的但少有的出路。
他们中,成绩好的可能成为“小镇做题家”“985废物”,成绩略差的成为“我的二本学生”,或是没有考上大学,开始继续自己进厂、进工地的人生。
这不是什么可以被轻易忽略的“阶层差异”,这就是资源金字塔尖以外的生活主体。
经历过这一切的年轻人,是容易在劳资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对普通的劳动人民产生共情的:
这就是我们的来处,或至少是我们上一代人的来处;这就是我们的现状,“打工人”梗这段时日的爆火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就算坐办公室、有更强的生活保障、看上去不必弄脏自己的双手,但和“打工”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没有区别。
但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年轻人表现出的,是对于财富毫无掩饰的歆慕和崇拜。@曹译文iris最早在网络上走红,就是因为展示自己豪奢的私人衣柜,人设也一直是“有钱人家的真名媛”。
此次网络形象翻车,很多老粉一面表示失望,一面回忆,以前就是喜欢看她“正常地炫富”。
甚至这次视频爆出,还有人维护她称“她就是有资本看不起打工人啊”。
财富成了一种直接的通行密码,无需转化、无需变现。过去,许多背景不简单的二代们一生都努力想要挣脱的帽子,成为了今天的流行人设。
媒体人@萝贝贝就曾经在文章中指出,曾经的流行偶像许多都有家境贫寒为家还债的血泪史,一方面心酸,一方面对很多人也是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