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时间迁移史:家庭场景进入中屏时代( 二 )


面对短视频、直播等越来越多元化的内容需求 , 中屏继承了大屏的家庭分享需求和小屏的交互优势 , 特别是智能屏的语音交互彻底降低了儿童和老人用户的进入门槛 , 进而抓住了大屏和小屏空出来的增量市场 。
“中屏”玩家的自我正名
用户习惯的再次转移 , 为“中屏”提供了分走用户时间的机会窗口 , 并且在短时间内衍生出了多个流派 。
【用户时间迁移史:家庭场景进入中屏时代】一是平板电脑的“中兴” , 苹果、华为等在几年前就提出了生产力工具的概念 , 分割用户家庭时间的同时 , 还瞄准了传统PC的办公需求 。 此外疫情的爆发还为平板电脑打开了“教育平板”的大门 , 文初提到的21.7%的逆势增长就离不开在线教育的直接助推 , 即便错失了家庭场景的入场券 , 平板电脑也不乏在细分赛道中分一杯羹的可能 。
二是来势汹汹的智能屏 , 从无屏智能音箱到有屏智能音箱 , 再到智能屏的产品演化 , 精准击中了家庭场景中的休闲娱乐和细分人群的需求 。 比如小度围绕儿童、老人等群体的持续破圈运动 , 已经在儿童教育、慢病管理等场景中深入布局;再比如小度智能屏每周视频通话的渗透率高达30%以上 , 撬开了家庭休闲娱乐之外的刚需服务 。
三是有屏化的智能家居 , 越来越多的智能冰箱、油烟机等开始搭载一块屏幕 , 意在满足用户在厨房中查看菜谱等特定场景下的长尾需求 。 或许这些屏幕的应用场景与智能手机、智能屏等产品存在一定冲突 , 但在智能家居生态的持续推动下 , 有屏化的智能家居类产品不乏与智能屏等进行联动的可能 。
可以看到 , 与2013年前后平板电脑只身挑战电视的情形不同 , “中屏阵营”的玩家们并没有过度着迷于家庭娱乐中心 , 而是从多个维度拿出了“屠龙术” 。 只是“中屏”想要进化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类 , 还需要回答两个核心问题:
首先 , 打造独特的内容生态 。
平板电脑之所以在七年前的“家庭第一屏幕”争夺中输给电视 ,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少匹配的内容生态 , 简单地复制了智能手机的内容体系 。 同质化的结局就是平板电脑的用途越来越鸡肋 , 以至于不少手机厂商直接抛弃了平板电脑的产品线 。
毕竟屏幕战争的内核是用户时间的争夺 , 适合“中屏”的内容生态 , 恰恰是一个品类存在的必要条件 。 所幸在新一轮的屏幕战争中 , “中屏”玩家们已经在内容生态上积极补课 , 比如小度已经整合了快手、抖音、B站、优酷、全民K歌、喜马拉雅、爱奇艺等内容平台 , 并可以用语音直接找到想要的内容;华为、联想等平板电脑与在线教育的合作 , 也为“中屏”找到了独立于电视和手机的内容池 。
其次 , 人机交互的革命创新 。
倘若只是屏幕大小上的改变 , “中屏”恐怕会向泡沫那样一戳就破 。 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内容生态给予了中屏崛起的机会 , 可想要主导潮水的方向 , 还需要在交互上改变内容的入口和分发逻辑 , 找到在多方竞争中出线的主动权 。
沿循这样的逻辑 , 智能屏可能是“中屏”的主流形态 。 因为驱动用户时间分配的因素中 , 内容生态只是其一 , 交互效率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诱因 。 就像键盘和鼠标让PC的内容获取效率远高于电视 , 触屏交互催生了APP的内容形态 , 进一步抢占了用户时间 。 这大概也是智能屏销量猛增的原因所在 , 语音交互提供了不同于大屏和小屏的交互逻辑 , 即便是老人和儿童也可以轻松找到想要的内容 。
回答了内容生态和人机交互两个问题 , “中屏”其实已经超越了大屏“看”的价值 , 并在“玩”和“用”的需求上找到了不同于智能手机的新路径 , 进一步夯实了作为独立品类出圈的不可替代性 。
除此之外 , 针对家庭场景中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 , 比如儿童、老人等细分人群 , 玄关、书房、餐厅、客厅等细分场景 , 都需要一块独立的屏幕满足用户的全方位需求 。
于是在10月底的小度智能屏X10发布会上 , 百度副总裁景鲲率先提出了“一屋一屏”的概念 。 这一洞察得到了行业的认同 , 华为也在新近的行业峰会上引用了这一理念 。 考虑到用户接受的价格门槛和产品线的丰富度 , “一屋一屏”时代势必将进一步刺激“中屏”阵营的崛起 。
至少在刚刚结束的双11电商狂欢节上 , 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的表现差强人意 , 小度智能屏X10却一度售罄断货 , 且小度智能屏系列产品的整体销量和销售额同比增长高达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