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快递柜|快递柜、充电桩,小区“新基建”缺口大

杨浦区长岭路75弄凤城三村内,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仍随处可见。 车佳楠 摄
今年4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方案中描绘的上海未来引人遐想: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全面融入城市生产生活,新型基础设施成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效治理的重要支撑。
在“新型智慧城市”与“新基建”背景下,申城市民心目中的“未来社区”什么样?对于自己居住的小区,有哪些设施和服务是必备的?申城的众多老小区,又该如何与未来社区融合发展?
智能快递柜何时成“标配”
“我们小区今年3月底刚交房,这样的新小区竟然没有配备快递柜。”双十一来临,小区快递投递量猛增,家住普陀区礼尚路222弄“领寓·高尚领域”小区的业主高先生通过上观新闻后台建议,小区应该尽快引进智能快递柜。
根据高先生线索,11月17日,采访人员来到领寓小区探访。小区位于真如城市副中心。小区西门口进出需要“刷脸”。采访人员尝试了一下,闸机屏幕显示为“未注册人脸”,将采访人员拒之门外。高先生告诉采访人员,人脸识别门禁几乎覆盖小区各个出入口,外人很难进入小区,比较安全、方便。
相比之下,快递投递领取则“原始”多了。高先生带着采访人员来到小区东北角的物业用房,底楼一间10余平方米的房间被改造成“快递临时存放室”。只见10个货架摆了一圈,每个货架上贴有楼幢号码。一名保安坐在存放室值守,他说,临时存放室可以代收快递,平时晚上8时前业主都可以来取,最近双十一期间,取件时间延长至晚上10时。对于物业提供的代收服务,不少业主并不“领情”:代收点距离小区中部、南部业主较远;有的快递员直接将快递送到代收点,连个通知也没有;晚上8时关门,下班稍晚些便来不及……业主们认为,相比之下,智能快递柜更好用。而早在今年4月,业主们就要求管理小区的“家利物业”引进智能快递柜,但至今没有进展。
智能快递柜|快递柜、充电桩,小区“新基建”缺口大】智能快递柜成为社区“标配”还有不少路要走。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采访人员看到为小区添设智能快递柜、智能取物柜的呼声较集中,不少小区正为无法引入快递柜而苦恼。
实际上,小区一旦交付入住再引入快递柜,常会因选址矛盾、运行噪声及需要经过业主大会投票表决等复杂程序,遇到阻力和障碍。因此,智能快递柜、智能取物柜未来应该成为新建小区交付的标配设施,纳入住宅设计规范预留空间、预装设备,而不是等建成后再引进。
智能充电桩目前为“刚需”
今年8月至今,本市连续发生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充电故障引发的事故。为此,许多小区通告规定,不得在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充电,更禁止“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被请出楼道后,无论是老小区还是新小区,居民都面临充电难问题。居民们建议,智能充电桩应该成为小区必不可少的基础建设,在下一轮城市发展中予以重视。
杨浦区长岭路75弄凤城三村是老式多层楼房小区,4000户居民、户均1至2辆电瓶车。居民们称,小区内停车资源异常紧张,可充电的智能充电车库都停满车,能充上电成了当务之急。
11月17日上午,采访人员来到该小区走访。在抚顺路大门进口处,便有一座大门敞开的车棚。走进去一看,车棚内3/4位置已停满,车库两侧配备了智能充电桩。据管理人员介绍,居民扫码就可根据指示停放、计费。小区内还有两处“无人车棚”,配备相同的充电设施,居民需刷卡进出。然而,为了维持停车秩序,对办卡居民的数量有所限制,目前6个车棚的名额已满。
小区总共6个车库只能供500辆非机动车停放,远远满足不了居民需求。没办法入库停车的情况下,几乎每栋居民楼都有住户采用“飞线”方式解决自家电瓶车充电问题。住在三楼的居民张老伯,买了两条充电线,插座则放在一楼住户厨房窗台底下,用雨衣盖上,“我也想停到车库,可老小区没有条件呀!”
这是上海老小区普遍面临的状况:一方面停车空间有限,没有足够的充电设施;另一方面,停车需求巨大,居民想方设法充电亦属无奈。对此,凤城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邹仁华建议:老旧小区可以在重新梳理停车资源后,划块管理,逐个排摸楼栋、道路自身条件,找到可利用的空间。
实际上,即使是空间充分的现代小区,也存在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情况。浦东新区周浦镇御沁园是2013年建成的别墅、高层混合小区。御沁园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现在小区的电瓶车保有量约300辆,地面上仅有一条葡萄架走廊,可供60至70辆自行车停放,且场地偏僻。居委会已经考虑另建一处智能充电桩车棚,预计将投入50至60万元。对新小区来说,地方的选择较多,但改为车库、车棚可能带来采光、噪音等潜在的邻里矛盾,该居委会工作人员建议:“在自治意识强、安装意愿强烈的楼幢,应鼓励率先试点充电桩或充电柜,起到示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