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发展史(36)中兴手机(上)

友情提示
本文约五千
字阅读需要5-10分钟
中兴的名气在通讯科技企业里和华为并驾齐驱 , 不用多说 , “中华酷联”排号首位 , 一定有它的厉害之处 , 中兴和华为一样 , 都是做通讯起家的 , 除了手机业务 , 其实还是普通人不常了解却离不开的基站与核心网、IMS、固网接入与承载、光网络、芯片、高端路由器、智能交换机、政企网、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智慧城市、ICT、航空、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传输设备等等业务 。
国产手机发展史(36)中兴手机(上)文章插图
介绍中兴之前 , 先要介绍侯为贵 , 侯为贵之于中兴 , 如任正非之于华为 。
侯为贵 , 1942年生于陕西西安 , 地地道道的西北汉子 , 侯为贵比联想柳传志大2岁 , 比华为任正非大3岁 , 比海尔张瑞敏大7岁 , 比万达王健林大12岁 , 比TCL李东生大15岁 , 比小米雷军大27岁 。
1959年 , 17岁的侯为贵考入南昌大学 , 1969年侯为贵在西安一所中专学校教过两年书 , 文革之后 , 学校转企业 , 成为航天部设在西安的691厂 , 从事半导体技术研究 , 侯为贵的工作也由教师变成了技术人员 , 那一年他27岁 。
国产手机发展史(36)中兴手机(上)文章插图
在西安航天691厂担任车间主任、技术科长 , 工作需要侯为贵频繁出差 , 他经常奔波于深圳、珠海等沿海城市 。
1980年 , 作为航天691厂的技术科长 , 侯为贵被选派到美国引进技术和设备 , 那是他第一次去美国 , 离这一次已经37年之久 。 美国之行让他看到了美国科技的强大 , 也看到了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的差距 , “当时到了美国等于是到了另一个星球上” , 侯为贵回忆说 。
1985年年初 , 43岁的侯为贵带着西安航天部的第一批“元老” , 也就是六名工程师南下 , 在深圳创建了中兴半导体公司 , 由航天部691厂和运兴香港电子及另外一家国有企业联合投资 , 主要生产电子表、电子琴、冷暖机、电风扇、电话机等加工业务 , 这就是最初的中兴通讯 。
国产手机发展史(36)中兴手机(上)文章插图
80年代 , 侯为贵(右三)和同事们在一起
第二年 , 他用做贸易挣来的钱成立研发小组 , 专攻交换机领域 , 3年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程控交换机 。 1990年 , 中兴推出了第一台数据数字用户交换机ZX500 。
国产手机发展史(36)中兴手机(上)文章插图
就在侯为贵专心研制交换机时 , 1987年 , 转业军人任正非和几个人合伙凑了几万元 , 在一栋居民楼里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用户交换机产品 , 开始走上销售电信设备的路子 。
此后中兴 , 华为一路竞争 , 并同时成长为全球电信设备业巨头 , 中兴像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 总是耐心寻找着各种机会 , 但是从来不会冒进 。 而华为更像狼群 , 只要闻到猎物的味道 , 就会奋不顾身地扑上去 。
国产手机发展史(36)中兴手机(上)文章插图
1986年 , 中兴通讯深圳沙河厂房
但没多久 , 港方合资方的倒闭退资给中兴出了一个难题 。 1993年 , 由于中兴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愈发严重 , 侯为贵决定进行改革 , 他先后成立“中兴维先”和“中兴新”两家公司 。
侯为贵先筹资组建了维先通公司 , 占18%的股份 , 其余38位技术元老占82%的股份 。 又与国有企业691厂、深圳广宇工业(集团)合资成立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 两家国有企业控股51% , 维先通占股49% , 由维先通承担经营责任 , 侯为贵担任总经理 , 在国内 首创了“国有控股 , 授权(民营)经营”的混合经济模式 。
1995年 , CDMA95初露端倪 , 中兴通讯开始跟进 , 但仅限于摸索 , 但是由于知识产权问题 , 中国联通CDMA95被中途叫停 , 许多厂商都选择放弃这个项目 。
到1998年 , 华为准备放弃CDMA95时 , 侯为贵从市场和安全性能双方面考虑 , 反而加大了对CDMA95的投入 。 果不其然 , 2001年 , 联通启动CDMA项目、网络建设大招标 , 中兴一举拿下10省交换及基站系统采购合同 , 占7.5%市场份额 , 在2002年联通CDMA二期招标中 , 中兴再次夺得15%的份额 。
中兴和华为在通讯业务上难免会互相竞争 , 也为此打的不可开交 , 1998年 , 华为在湖南、河南项目的投标中打击中兴 , 中兴予以反击 , 任正非不甘示弱 , 随后在法院起诉中兴 , 很快侯为贵也以相同的理由状告华为 , 双方的关系剑拔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