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悲剧;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寄托于错误的人

近年中兴 , 华为大家怒吼着咆哮着要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 , 要实现“中国芯 , 国产梦” , 但其实无论站在货币学角度还是站在科技发展周期 , 显而易见的是中国芯片却错过了大力发展的最好时期!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悲剧;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寄托于错误的人文章插图
半导体是目前所有电子产品都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之一 , 从民用的电子产品到军用武器 , 其性能完全依赖于半导体产品的质量 , 目前流行的AI技术、区块链和无人驾驶 , 都需要半导体产业的支持 。 半导体和能源 , 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落后并不是因为中国不想发展该产业 , 更不是因为国家没有战略眼光扶持半导体产业 。 国家多次制定计划扶持半导体行业 , 只是最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
一;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改革开放后 ,尤其是2000年以后中国的高附加值工业有了明显的进步 , 成为中国现在工业出口的主力军 , 但是 , 在众多工业产品中 , 半导体产业却是中国工业永远抹不去的痛 , 迄今为止 , 中国都是百分之百的半导体弱国 。 中国半导体产业早在1953年开始 ,, 这阶段时期被学者认为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初创时期 。 后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剧烈变化 , 半导体行业的投入被腰斩断 , 1956年 , 通过总结抗美援朝战场的 , 顶层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 随即决定大力发展计算机、无线电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 , 并将新技术应用于工业和国防 。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悲剧;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寄托于错误的人文章插图
尽管刚刚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 , 且新中国成立不久 , 国内百废待兴 , 但国家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8% , 达到当时几个初等发达国家的平均当然 , 国家的投入也不少 。 到70年代末 ,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该比值一度提升到2.32% , 达到同期几个最发达国家的水平(英、法、德) , 仅比当时的美国、日本低一些 。 除了资金到位 , 人才也迅速聚拢 。 与此同时 , 大量行业精英从海外归国 , 包括谢希德、黄昆、吴锡九、黄敞、林兰英、王守武、成众志等老一辈半导体专家 , 他们在国外个个都是行业大拿 , 但为了国家的利益 , 几经波折 , 毅然回到国内 。 有了第一批星火 , 国家开始大力培养人才 , 很快 , 第一批半导体人才出炉 , 在那个豪情满怀 , 激情燃烧的岁月 , 所有投入者都斗志昂扬 , 压抑百年的爱国热情化成了所向披靡的创造力 。 那些年 , 中国科技前辈们几乎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发展科技 , 尤其是半导体领域的前辈们 , 他们领着只能糊口的工资 , 住着极其简陋的住房 , 拥有的是极度原始的工作条件 , 却创造着令西方震惊的成绩 。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悲剧;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寄托于错误的人文章插图
1957年 , 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二机部十局第十一所开发锗晶体管 。 又相继研制出锗点接触二极管和三极管(即晶体管) 。 而国外最早是在1947年 , 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半导体点接触式晶体管 , 此时中外差距为10年 。 1962年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成功解决了晶体管的稳定性问题 , 使中国紧随美国进入晶体管时代 。 中外差距:8年 。 1964年 , 哈军工成功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全晶体管计算机441B-I , 比美国第一台全晶体管计算机RCA501只晚了6年 。 1975年 , 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研究小组设计出我国第一批三种类型的1K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 , 它比美国英特尔公司研制的C1103要晚五年 , 但是比韩国、中国台湾地区要早四五年 。 而就在这个时候 , 台湾才刚刚向美国购买3英寸晶圆厂 , 台积电于10年后才成立 。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悲剧;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寄托于错误的人文章插图
通过近30年的努力 , 我们基本掌握了从单晶制备、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的全过程技术 。 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苏联掌握同类技术 。 而此时 , 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才刚刚起步 。 日本虽有某个领域突出 , 但多个环节被美国卡着 。 照这种势头发展 , 今天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应该走在全世界前列才对 , 且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改善 , 中国半导体产业不说独占鳌头 , 起码也该名列前茅 , 又怎么会被人卡脖子?
二 , 科学技术之殇
2018年 , 中兴通讯被美国人卡脖子 , 直接瘫倒在地 , 毫无招架之力 , 国人一夜之间意识到 , 原来我们的芯片产业如此脆弱 , 于是 , 从上到下响起了“大力发展芯片产业”的呼声 , 芯片股票确实涨了好几轮 , 这仿佛正好照应了上个世纪中国芯片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整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