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 表盘这些被忽视的细节,你都知道吗?( 三 )

< -6° 时 , 为航海曙暮光(nautical twilight) 。 之所以与「航海」挂钩 , 是因为在该时段 , 天空处于一个暗到可以看见星星 , 但亮到可以看见地平线的状态 , 对于海上导航意义重大 。 当 -18° ≤ 太阳高度 < -12° 时 , 为天文曙暮光(astronomical twilight) 。 该时段的「天文」意义在于 , 此时天空不被太阳照亮 , 所有肉眼可以看见的天体(最暗约六等星)逐一呈现或消失 。

  • 点按表盘 , 界面上将会显示当前的白天/黑夜状态以及日照时间;
  • 转动表冠 , 可以操作时针查看当天其他时刻的太阳高度状态 , 小表盘还会对应显示该时刻与当前时刻的差值 。

  • Apple Watch 表盘这些被忽视的细节,你都知道吗?文章插图
    尾巴自问世以来 , Apple Watch 的表盘就一直备受诟病 。 的确 , 与基于 Android、Tizen 等系统的智能手表相比 , Apple Watch 的表盘既数量有限、又不向第三方开放 , 个性化和功能扩展的空间都显得落后 。
    之前 , 我也常常持这种批判观点 , 但这番仔细观察 Apple Watch 内建表盘的经历让我的态度大为改观 。 这些表盘给我的印象是 , 相比于显示更多功能 , 它们将更多功夫花在了「计时」这项手表的本职工作上 , 哪怕很多功能注定是小众或晦涩的(例如视距仪、暮曙光刻度) 。 这固然不能弥补个性化和功能缺失的遗憾 , 但个中体现出的设计功力和苹果式的细节控仍然是值得赞赏、未见超越的 。
    此外 , Apple Watch 中的指针表盘虽然都有现实中的原型 , 但其设计并未拘泥于对机械表的模拟(analog) , 而是充分利用了数字介质的优势 , 在形态、功能等方面加以扩充 , 例如随时间、地点动态变化的配色、刻度等 。 这不禁让人想起乔布斯在发布初代 iPhone、展示触屏键盘功能时 , 也正是重点强调了其「呼之即来招之即去」、随输入框切换形态的灵活性 。 对于那种相较机械表的精工细作 , 数字表是否流于肤浅的质疑 , 这种源于而又高于的灵活性 , 或许就是一种有效的回应 。
    但也正因如此 , Apple Watch 使用说明和媒体评测对于表盘的忽视就越发令人不解 。 对于苹果 , 向用户说明基础功能的操作方法和设计思路 , 既是宣传上的加分 , 也是应尽的义务 。 对于媒体 , 要避免评测陷入「交作业」的窠臼 , 仅靠摆拍和抖机灵是不够的 , 还需要多下一点追根究底的「无用」之功 。 比如 , 先从重新认识暮色的三个阶段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