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手机玩得越久,更喜欢小而即时的奖励


研究|手机玩得越久,更喜欢小而即时的奖励
文章插图
撰文丨陈珍珍
责编丨戴威
清晨起床后,第一个动作打开手机;夜晚休息前,前一个动作打开手机;在吃饭,去聚餐,去购物,甚至去卫生间,都带着手机。“手机” 和我们的生活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在发达经济体中,超过80%的青少年都拥有一部手机,而人们平均每天手机使用的时间能达到4.7~8.8小时。疫情期间,有国内调查显示,有88.5%的受访者坦言最近手机使用时长增加了,89.9%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在使用手机方面养成自律的意识和习惯。[1]
放下手机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然而为什么放下手机这么难?
最新的研究表明,手机使用时间长短和人们跨时期选择的偏好有关。11月18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刊登了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蒂姆·恩德特(Tim Van Endert)团队的一项研究,显示手机使用时间较长的人,相比于较大却延迟的奖励,更喜欢小而即时的奖励,而这种奖励机制与 “游戏和社交媒体” 软件设置密切相关[1]。
该研究涉及了101位有效参与者(平均年龄22岁),统计了他们在过去7~9天手机使用时间的数据。
研究的独特之处便在于数据收集方式。团队不仅利用了问卷调查,还收集了苹果手机自带的 “电池使用”(Battery Usage)功能中自动储存的数据。这不仅降低了回忆偏倚,还减少了研究非自然干预的影响。
01 手机玩得越久,更喜欢小而即时的奖励
大量证据表明,社交媒体、短信和游戏等活动能激活与奖励相关的大脑区域,给使用者带来即时的幸福感。然而,过度使用手机对睡眠质量、压力水平、学业成绩或整体幸福感等方面均会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手机过度使用未列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并没有 “成瘾” 一说。因此,手机过度使用只能被认为是冲动行为,并常常用冲动决策理论进行解释,而延迟折扣(delay discounting)便是其中一个衡量指标。
“今天100元和13天后300元,你会选择哪一个?”
对上述问题做判断时,就牵涉到 “延迟折扣” 概念。“延迟折扣” 最初在行为经济学中描述人类行为决策过程,而在这里,通常指人们对事物的主观价值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心理现象。今天的100元是能立即到手的小奖励,300元比100元多得多,但13天的等待及不确定性可能会让人感觉它没那么有价值了。
该研究便是利用上述类似问题,让参与者重复进行选择,并以选择较大延迟奖励(LDR)的比例来作为冲动性的量度。这个比例越低,个人的冲动就越大,即选择小而即时奖励比例越高,个人冲动越大。
本次研究中,在控制无关变量和心理变量后,结果显示选择更大延迟奖励(LDR)的比例与净屏幕时间(net screen time,iOS系统 “电池使用”提供的屏幕使用数据,并减去听音乐、打电话、运动应用等使用时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人们在看手机上花的时间越多,等待更大延迟奖励的可能性就越小。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相关性呢?
02 哪些应用影响大?社交媒体和游戏
手机上频繁的通知、即时的信息,都让我们无法拒绝手机,而社交媒体和游戏更是占据了手机使用时间的一大部分。该研究中,87%参与者的手机上具有社交媒体应用,而40%具有游戏应用,而人们在社交媒体和游戏上平均花费时间可达到每天46分钟和35分钟。
多变量回归分析得出,手机社交媒体和游戏这两大类应用使用时长是选择“延迟折扣”奖励的负相关的预测因素。(注意,这里的预测因素并非决定因素,而是对于相关性而言的。)为何如此呢?研究者指出,这主要源自于社交媒体和游戏应用都是以点赞、娱乐内容、奖励等形式进行即时快速的反馈,进而短时间内持续吸引使用者。有趣的是,虽然购物也让人快乐,但使用购物应用的时长与延迟折扣的倾向间并没有显著关联。
此前,已有对社交网络与冲动决策相关性的研究。2020年4月,美国罗德岛大学与东伊利诺伊大学的学者发现,相比于不痴迷Facebook的人,Facebook成瘾者更冲动、延迟折扣现象更明显 [3]。这与本次研究的结果一致。
研究|手机玩得越久,更喜欢小而即时的奖励
文章插图
03 自控能力好,能降低手机使用时间
行为改变一般会受到个人控制能力和行为预期的影响。研究者用问卷统计了参与者的自控能力与预期。结果显示,在控制手机使用时间长短时,自控能力较好的人,能自如地缩短手机使用时间,而该研究数据也得出类似结果:自控能力与净屏幕使用时间呈负相关(r=-0.32,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