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苹果 迈克尔·戴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主木
编辑丨伊页
如果当年和乔布斯合作 , 现在戴尔的PC业务一定不会是这般模样 。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最新数据显示 , 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总计8410万台 , 同比增长1% 。
意料之中 , 市场份额排在前三位的厂商依旧是联想、惠普和戴尔 。 曾经的PC巨无霸戴尔 , 似乎早已丢了当年的“上进心” , 习惯了第三名这个位置 。
上世纪90年代 , PC市场快速爆发 , 戴尔的营收保持超30%的高速增长 , 一路披荆斩棘拿下冠军 。 在当时的美国 , “戴尔”就意味着创新、传奇 , 甚至连乔布斯都曾多次想要与戴尔进行合作 。
但当时迈克尔·戴尔(戴尔科技创始人)由于接受不了过高的版税成本导致合作流产 , 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如果这笔交易成功 , “可能会改变Windows和Mac OS在个人电脑上的发展轨迹 。 ”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 不少业内人士也在近几年表现出消极态度 , “戴尔的PC业务已经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 , 随时有可能从电脑市场消失 。 ”
事实上 , 从2009年宣布向企业级信息化服务全面转型后 , 戴尔在PC市场的巅峰地位 , 就已经彻底成为过去式了 。
01 直销起家迈克尔·戴尔在18岁步入大学后 , 便将自己的商业天赋展现得淋漓尽致 。
通过在市面上直接购买电脑零件 , 手动组装升级后卖给同学 , 戴尔在短短一年内就赚了上万美元 , 甚至从宿舍搬了出去 , 在27层的豪华公寓租了一个小型工作室 。
19岁那年 , 戴尔更是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退学 , 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和品牌Dell , 开始大规模销售电脑 。
在个人电脑刚刚兴起时 , 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 PC机 , 所有零部件的成本只有600美元至700美元 , 经销商进货价2000美元 , 还能赚1000美元 , 利润空间非常客观 。
而拥有丰富销售经验的戴尔 , 选择直接面向用户 , 砍掉了中间的分销商和零售商环节 , 并且戴尔可以自己改装电脑 , 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 , 还有品质和服务上的保证 , 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
Dell的直销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 公司成立的第一个月 , 销售额就达到了惊人的18万美元;一年半后 , 就登上《财富》(Fortune)“最受尊敬公司”榜单;四年后 , 在纳斯达克上市 。 几乎就在眨眼间 , Dell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电脑品牌 , 并开始走向全球市场 , 年销售额超过7000万美元 。
1991年 , Dell已经开始全球化扩张 。 2001年到2005年 , Dell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公司 。
努力营销 , 积极销售 , 精明采购 , 低成本制造 , 每年只要供应商做出新改进 , Dell就能够包装出最新最优秀的电脑产品销售一空 。 可以说 , 戴尔取得成功 , 站上神坛 ,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其创新的产品以及渠道 。
2004年算是戴尔史上的一个巅峰 , 这一年 , 戴尔电脑正式超越IT界巨头IBM , 一跃成为行业霸主;这一年 , 39岁的迈克尔·戴尔退居二线 , 戴尔电脑由凯文·罗林斯接棒 , 而也正是从那时起 , 戴尔的噩梦开始了 。
02 跌下神坛2005年 , Dell电脑产品爆炸起火在全球范围内频发 , 引起了消费者巨大的信任危机 , 随着舆论持续发酵 , 最终戴尔不得不宣布在全球召回410万块电脑电池 。
2006年 , 戴尔在国内又陷入“换芯门”事件 。 消费者在购买Dell笔记本电脑后发现 , 电脑采用的是英特尔酷睿T2300E处理器 , 并非订单上标明的酷睿T2300 , 性能大幅缩水 。
并且在此之后 , 又有数百名中国消费者反映 , 自己购买的Dell电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换了芯 , 戴尔也一度被扣上“对华双标”的帽子 。
自身产品质量与企业服务的频频暴雷 , 再加上PC市场大环境的剧烈变化 , 戴尔可以说是一夜之间跌下神坛 。
2006年底 , 戴尔电脑销量被惠普反超 , 霸主的地位让了出去 。
无奈之下的迈克尔·戴尔隔年被迫重新出山 , 推进公司转型战略 , 意图力挽狂澜 。
但这一年 , 乔布斯带着苹果发布了首代iPhone , 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成了消费者的青睐对象 , 并且电商直销模式也开始流行起来 。
稿源:(未知)
【傻大方】网址:/c/11209CV92021.html
标题:苹果|从PC之王到万年老三,戴尔错过苹果后的结局早已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