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底色”:22年“史册”中垄断质疑如影随形


腾讯的“底色”:22年“史册”中垄断质疑如影随形文章插图
反垄断的“达摩克斯之剑”高悬 , 倒逼腾讯关闭霸主的“潘多拉魔盒” 。
当有一天 , 大众发现不使用腾讯系产品就会接近遗世独立时 , 便掉入了一场关于流量与入口的垄断陷阱 。 一直以来 , 腾讯坐拥着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 从社交、游戏到娱乐、支付 , 几乎互联网所触达之处均有其身影 。 尤其是微信 , 多年流量的圈养、收割下 , 人们早已形成生活依赖 。
表面上 , 中国互联网难以再出现与微信、QQ抗衡的社交软件 , 但更深层次则是一场“腾讯式垄断” 。
话语权开始“摇摆”
2020年11月10日 , 是腾讯21岁的最后一天 , 也是其2020年Q3财报发布的前一天 。 按照往常规律 , 腾讯的“成绩单”从来都不会太难看 , 这直接导致资本市场反映强烈 , 股价上行便是最直观的表现 , 加以双11及22周年节点 , 一场关乎资本与仪式感的“财富暴雨”似乎即将落下 。
但这一次 , 腾讯没有迎来资本的红色 , 反而等到了监管的黑色 。 当天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反垄断指南》)的监管条例 , 直指市场中的垄断行为 。 该消息引起市场震动 , 多家互联网企业股价暴跌 。 11月10日-11日两个交易日 , 腾讯大跌11.49%、对应蒸发市值5885亿元 。
猝不及防、匆忙应对 , 腾讯或许能预料到监管的来临 , 但没想到来的如此突然 。 在11月12日腾讯发布Q3财报后的投资者电话会上 , 在问及如何置评近日发布《反垄断指南》时 , 腾讯高管称 , 会花一些时间与监管交流以理解他们希望达成什么 。
腾讯方面称 , 腾讯的“哲学”与监管的精神相符合 , “我们的平台天然是开放的 , 我们和很多伙伴合作 , 我们聚焦在为用户提供很好的产品 , 而不是精打细算业务变现 。 我们因为竞争变得更加强大 , 公司内部也会有很好的竞争机制 。 ”
一场关乎垄断与反垄断的碰撞再度加剧 , 但正确答案或许还要从腾讯的过往历史中找寻 。
十万亿俱乐部释放余威
1998年 , 那英与王菲首次同台 , 在春晚中合唱《相约一九九八》 , 传达人们内心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 世纪之交 , 新的时代来临 。 中国互联网时代也随开启 , 改革开放带来的新风气席卷到互联网 , 刚成立一年的腾讯迅速抓住了互联网浪潮中的第一张船票 , 成为PC时代中的“即时通讯”掌舵者 。
【腾讯的“底色”:22年“史册”中垄断质疑如影随形】过程是曲折的 , 结果却是完美的 。 尽管马化腾曾面临试图将QQ出手却无人接盘的场面 , 但苦战至今 , 还是迎来了花团锦簇的局面 。 凭借着QQ的流量 , 腾讯的业务板块迅速拓展至各个领域 , 堪称所向披靡 。 据腾讯2007年财报 , 当年其即时通信注册帐户总数达到7.417亿 , 即时通信活跃帐户数超过3亿 。 而当时中国网民总人数才有2.1亿人 , 宽带网民数1.63亿人 , 手机网民数5040万人 。 截至目前 , 腾讯QQ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高达6.17亿 。
2009年 , 中国互联网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 。 彼时 , 苹果推出iPhone 3GS、摩托罗拉推出旗下首款安卓手机Cliq , 全球首款安卓机HTC Dream G1也已经发布一年 , 诺基亚塞班系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 人们的上网方式也慢慢变更为“手机上网” 。
恰逢其时 , 腾讯凭借着“即时通讯”船票的红利 , 不费吹灰之力地拿下了第二张入场券 , 即微信 。 如果说QQ给腾讯带来的是流量 , 那么微信给腾讯带来的则是入口与生态 。 微信以社交属性将QQ流量复制、增长 , 形成一圈又一圈地裂变 。 腾讯也很聪明地将触手伸到了互联网的每个角落 , 连接万物 , 自成生态 。 截至2020年9月30日 , 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了12.128亿 。 微信的出现 , 将腾讯推上了高光时刻 , 也让腾讯拥有了能在摇篮之中扼杀了“创业者”的决策权 。
以往 , 人们称互联网时代为BAT时代 , 但跟上腾讯步伐的 , 只有阿里 。 百度未能踏上第二艘船 , 倒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之中 , PC互联网时代的红利早已吃净 , 即便奋起追赶 , 却也因错失时机始终逃不过落伍的宿命 。
随后十年间 , 腾讯与阿里各自构成了10万亿市值的生态圈 。 据媒体统计 , 截至目前 , 腾讯自身市值4.6万亿元 , 参控股的上市公司总市值5.4万亿元 , 投资的独角兽总估值1.8万亿元 , 合计高达11.8万亿元;阿里自身市值5.6万亿元 , 参控股的上市公司总市值4万亿元 , 投资的独角兽总估值1.2万亿元 , 合计高达10.8万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