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专家邹卓:类脑芯片能为AIoT迈向智能化做什么?
IT时报采访人员 李玉洋
“AIoT不是简单的AI+IoT , 而是要有服务的下沉、智能的前移以及智能和连接的融合 。 ”近日 , IEEE高级会员、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邹卓在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一场媒体交流会上抛出观点 。
文章插图
邹卓认为 , 随着晶体管的密度增加 , 晶体管的成本也在下降 , 但到了10纳米以下 , 晶体管的成本在上升 , “所以 , 在经济学上我认为摩尔定律已经趋近于结束 , 摩尔定律是还可以继续 , 但要付出代价 。 ”
虽然摩尔定律有所放缓 , 但邹卓认为当下信息产业仍享受摩尔定律所带来的两大红利:一是计算变得越来越普适 , 二是算力变得越来越强 。 当前 , “新基建”正成为新的发展驱动力 , 而深度融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AIoT产业也由此被业界视作下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
“从物联网走向AIot , 其实走向的是泛在智能 , 这种智能不是简单地把数据上传 , 再用深度学习网络跑模型 , 而是要综合考虑到经济、数据、模型、服务等因素 。 ”邹卓指出训练在云端、推理在边缘 , 等到AIot发展到泛在智能阶段将会变得复杂 , 他引用思科数据 , 到2021年所有智能设备所产生的数据将达到85ZB , 但只有7.2ZB的数据能用到 , 有效利用率还不到10% 。
“互联网节点产生了海量的原始数据(raw data) , 很多数据传上去但是用不了 , 运营商和大型公司都遇到海量数据如何处理存储、有效产生价值的问题 。 ”邹卓认为哪怕有了5G , 所有的数据传到数据中心 , 也不能有效利用 , 让数据产生价值 , “在数据产生的边缘就进行有效地处理 , 是效率最高的 。 ”
美国半导体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 普通人每天所感知到的信息是8.75Mbps , 大脑根本处理不过来 , 但会进行3~5个数量级的压缩比 。 “所以 , 人脑其实是效率非常高的计算和认知系统 。 ”目前 , 邹卓和团队正在与新氦类脑合作 , 开展面向AIoT的类脑芯片与神经拟态系统研究 。
【IEEE专家邹卓:类脑芯片能为AIoT迈向智能化做什么?】邹卓认为 , 借助类脑技术大规模并行、事件驱动、实时环境交互、感算存紧密耦合协同等特点 , 开发能够如人脑般感知、传递、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智能芯片与系统 , 有望突破摩尔定律以及冯诺依曼架构的瓶颈 , 提升AIoT节点的智能化程度 , 同时提高集成度、降低能耗 。
当然 , AIoT离成为一把趁手的工具、走向广泛且成熟的应用 , 仍然需要经历相当长的路径 , “从传感器、芯片等核心器件 , 到工业信息系统的垂直集成 , 都尚有不少有待突破的关键技术 。 ”邹卓说 。
- 峰会|这场峰会厉害了!政府企业专家媒体共议网络内容生态治理
- 食品|专家:中国加强新冠病毒污染防控 进口冷链食品可正常购买
- 冷冻|冷冻食品怎么买?怎么清洗加工?怎么保存?专家解答来了!
- 荷兰专家:中国突然宣布,将与日本尼康强强联合,阿斯麦处境危矣
- 海淘|收到海淘包裹如何降低病毒感染风险?专家回应:手要彻底清洗
- 中国|高技术产业链瓶颈问题如何破解?专家:新材料原始创新是关键
- 智能|新版智能汽车测评规程“新”在哪里?12月4日中汽院智能网联专家帮你破题
- 石墨|石墨烯与硅基芯片有何不同?为何性能差超10倍?听听专家怎么说
- 顶尖的计算机专家,会采用何种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
- NCT|NCT获IEEE计算机协会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权威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