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科技周曦对话马克·雷波特:机器终将替代人类?
导语:
深度学习之后的下一波技术浪潮是人机协同,人与机器配合可以大幅提升效率
如何让学术理论走向商业应用,一直是困扰人工智能领域的难题,尤其是在投资热潮退去后,这样的困境愈发凸显,最后留在牌桌上的玩家开始讨论如何打破这一僵局 。
11月4日,在广东举办的2020企业创新生态大会上,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与波士顿动力创始人马克·雷波特展开了一场世纪对话,深入交流了关于人工智能当下的发展方向和以及未来的应用场景,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讨论 。
波士顿作为动态仿生机器人领域的先驱,眼下刚刚完成商业化应用的初步探索,立志于打造机器人界的安卓 。
作为国内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目前已经是业内领先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范围延伸到了金融、出行等多个领域 。 根据公开报道信息,该公司正在冲刺国内上市 。
文章插图
【云从科技周曦对话马克·雷波特:机器终将替代人类?】超越深度学习,下一波浪潮是人机协同
“我们认为一定要人机协同,这是一个理念,人工智能一定要服务人类 。 ”周曦认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人机协同,一旦偏离这个前提,人工智能几乎没有出路 。
马克·雷波特也认同人工智能需要服务于人类,但他认为人工智能在未来会替代人类,“疫情期间,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下开展工作,这些场景下机器人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优势的选择 。 ”
不过,在周曦看来,人工智能终究无法替代人类,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相互替代 。
周曦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是基于深度学习所发展出来的,但深度学习无法真正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必须要结合另外一条路——专家知识,即发挥人的作用 。
文章插图
“因为我们人类是能够在复杂的环境、很小的样本的情况下,做出创造性的决定,但机器一定要经历成千上万次试错才能做出决定 。 ”周曦解释了自己的看法 。 他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机器无法替代人类做出决定,在重要问题上试错的成本也太过于高昂 。
同时,周曦也阐述了机器的优势,“我们相信最后有智慧的是人,但是人的大脑,会受到我们体力、经验和时间的限制,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想一个法子,能够让人的体力、经验和时间得到更多的释放 。 ”
周曦坦言,这一过程并不简单,想要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首先要做的是梳理一遍大脑的逻辑,并通过数个维度去赋予机器这项能力 。
他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让机器像人一样“看得懂,听得明白”,也就是赋予机器感知能力 。 第二阶段要让机器明白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漂亮的、什么是危险的,也就是赋予机器认知能力 。 第三阶段是让机器能够去回答问题,即赋予机器知识 。
“如果我们的人工智能也能按照人的逻辑层层递进,那它就变成了人的良师益友 。 ”在周曦看来,人与机器的相互配合,让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这就是人机协同 。
文章插图
定位人机协同整体解决方案
在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时,马克·雷波特表示,“我们希望机器人可以被定制,通过硬件和软件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任务 。 ”被称为“机器人司令”的马克·雷波特希望将波士顿动力打造成机器人界的安卓 。
相比之下,已经完成前期市场铺垫的周曦则想得更为长远 。
周曦指出,当下社会的稀缺资源过度集中,人工智能在现阶段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比如大家都在抢购学区房,因为好的教育资源稀少,我们却需要教育上千万学生,同样在医疗领域也存在这一问题,人工智能的意义就在于为各个领域提供适合的解决方案 。
当下,云从科技业务范畴早已遍布各个领域 。 从最初提出的“一个平台,三个板块”,即依托搭建的人工智能平台,在银行、安防和民航三个板块铺开的产业布局开始,到后来不再局限于单一行业,承建了“国家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始为全社会提供人工智能基础资源服务 。
2020年5月,云从科技又与广州市政府达成“数字基建”合作,双方共建国内首个人机协同开放平台,致力于构建人机交互、人机融合、人机共创 。 软硬件一提化的人机协同服务体系,这也标志着云从科技已然从一家人脸识别独角兽蜕变为基于AI核心技术闭环的人机协同解决方案提供商 。
- 王兴称美团优选目前重点是建设核心能力;苏宁旗下云网万店融资60亿元;阿里小米拟增资居然之家|8点1氪 | 美团
- 王文鉴|从工人到千亿掌门人,征服华为三星,只因他36年只坚持做一件事
- 融资|小影科技完成近4亿元C轮融资,已启动上市
- 出海|出海日报丨短视频生产服务商小影科技完成近4亿元 C 轮融资;华为成为俄罗斯在线出售智能手机的第一品牌
- 华为|台积电、高通、华为、小米接连宣布!美科技界炸锅:怎么会这样!
- 无国界|嘴上说着支持华为,却为苹果贡献了2000亿!还真是科技无国界啊?
- 精英|业务流程图怎么绘制?销售精英的经验之谈
- 报名啦!宿迁开展第五届“十大科技之星”评选
- 走向|电商,从货架陈列走向内容驱动
- 权属|从数据悖论到权属确认,数据共享进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