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上市在即:先看看阿里和平安做好这门生意了吗( 二 )


平安好医生:在线诊疗为大本营
与阿里健康以电商平台为出发点不同 , 作为平安医疗生态圈关键成员的平安好医生 , 以在线诊疗为根基生长 。 根据中国平安给出的数据 , 目前平安好医生服务于3.46亿用户 , 驻司医护团队超1800人 , 聚集全国近万名专家 , 并已建立起最大的线下服务网络 , 包含11万家合作药店、4.9万家合作诊所、2000多家体检中心 。 由此来看 , 线上基本盘稳固之后 , 线下渠道同样不可放弃 。
京东健康上市在即:先看看阿里和平安做好这门生意了吗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搜狐
虽然平安好医生与互联网巨头的医疗健康布局起点不同 , 但实际上目标都是一样的 , 那就是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 , 同时将更多的科技因素融入其中 , 消除社保与商保、医院、医药、消费者之间的隔阂 , 在效率等各方面更加的完善 。
在不久前的中国平安开放日上 , 平安好医生推出了全新服务品牌“平安医家” , 并于近日推出业内首个“在线医疗全程安心保障” , 聚焦消费者的信任问题 , 包含医疗责任及药品质量两大类型 , 涵盖医生资质、诊疗质量、药品安全等七大安心保障 。 其中 , 互联网医疗责任险为每位医生提供100万的保额 , 意味着平台将承担医疗行为的责任风险 , 打消医生和患者的顾虑 , 让问诊变得更纯粹 。
根据平安好医生发布的2019年年报以及2020年中期报告 , 平安好医生的收入主要来自四大方面的业务: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和健康管理与互动 , 健康商城业务占了绝对的大头 , 被称为核心业务的在线医疗 , 实际上并不核心 。
京东健康上市在即:先看看阿里和平安做好这门生意了吗文章插图
不过 , 看上去“岁月静好” , 实际还要依靠平安的输血 。 去年全年 , 平安好医生的前五大客户分别为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健康险、平安银行、平安养老险 , 贡献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9.7% 。 同样 , 在2020年中期报告的与关联方的重大交易中 , “平安系”的公司基本占据提供产品及服务一栏 。
虽然在流量和业务上基本都是依靠平安这颗大树 , 但实际上平安好医生在2015年到2019年连年亏损 , 5年累计亏损近40亿 。 用户增长触及天花板、无法实现盈利、业务过度依赖平安……这些都是平安好医生未来成长之路上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
除了中国平安 , 太平洋保险等保险公司都将相关的大健康战略提上了日程 。 9月 , 太平洋保险与国内著名三级甲等医院瑞金医院达成合作 , 双方将合作建设互联网医院 , 据介绍 , 此次合作还将打造“两平台三中心” , 两平台是指医生管理平台、AI科技平台 , “三中心”指医联体建设中心、医疗产品开发中心、商保服务开发中心 。 同时 , 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建设也被列入太平洋保险的发展战略中 。
医疗支付:大健康领域另一突破点
除了在医疗技术上的创新 , 医疗支付同样成为了一个发力点 。 8月 , 水滴公司CEO沈鹏透露水滴已在数月前启动了一项探索“险+药”模式的新项目 , 定名为“好药付” , 希望利用商业保险整合支付方和药企 , 让消费者可以用更少的花费获得更好的治疗 。 未来 , 打造中国版的联合健康集团 , 成为了水滴在大健康领域的重要目标 。
京东健康上市在即:先看看阿里和平安做好这门生意了吗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 , 监管也在积极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建设与发展 。 2019年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 , 除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之外的处方药可以在互联网上销售;2020年11月 , 据新华网的报道 , 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 , 明确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其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 , 自愿“签约”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 “互联网+”医保支付将采取线上、线下一致的报销政策 。
无论是从电商还是在线诊疗切入 , 实际上在大健康领域大家“殊途同归”:借助互联网、科技等因素 , 打破商业保险、医院、药企等环节的壁垒 , 一方面 , 患者可以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治疗;另一方面 , 科技以及相关保障的助力下 , 医生的诊断效率将大大提高 , 同时可以更加安心的为患者诊断 。
但不得不说 , 虽然目前来看医疗健康行业成蓝海 , 但却不是谁都有进场竞争的权利 。 无论是以电商还是在线诊疗为起点 , 后续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 , 且初期可能将面临亏损的困境 。 另一方面 , 线上流量的获取触及天花板 , 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也在积极寻求线下渠道的各种可能性 , 扩展自身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