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华为 任正非 5g通信 新能源 李玉琢
莫贝克原本不承担盈利任务 , 只是华为的寄生企业 , 员工薪水、股东分红等开支均由华为买单 。 但善于由点到面的任正非 , 很快将其推向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 并逼迫其不断练出新的核心能力 。
关键转折是 , 1995年 , 入职华为没几个月的李玉琢被任正非派到莫贝克做总经理 。
李玉琢日后在文章里回忆 , 那是一段“疯狂的日子” 。
李玉琢回忆 , 1995年下半年刚接手时 , 任正非给他的目标是:“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把莫贝克做成中国第一 。 ”但是刚过完年 , 在1996年2月的会议上 , 任正非就要求把莫贝克做成“亚洲第一” 。
李玉琢当面问任正非:“不是中国第一吗?”
任正非说:“我说过这样的话吗?”
李玉琢感觉被当头一棒 , 他事后总结:“这就是任正非 , 这就是华为的风格 。 ”
一个月后 , 第二次“当头一棒”来了 。
李玉琢收到任正非的亲笔信:“华为不再买莫贝克的电源了 , 太贵 , 我们买国外的 , 比你们便宜 。 ”
李玉琢看了之后 , 咬咬牙对员工说:“华为市场不能丢 。 第一 , 尽快研究降低二次电源成本 , 质量不能降半点 , 但材料成本电路设计成本必须大降;第二 , 销售部要开发更多客户;第三 , 主动找华为采购部谈判 , 同意降价 。 ”
最后 , 莫贝克参考国外竞品价格 , 把价格降低了几乎一半 。
过了没一个月 , 第三次“当头一棒”来了 。
任正非找到李玉琢:“莫贝克包括你在内 , 都在华为拿工资 , 这不合适吧?”
李玉琢心里大惊 , 九个月前任正非“忽悠”他们去莫贝克时 , 信誓旦旦地说:“你们去莫贝克是创业 , 我保证你们的的待遇三年不变 。 ”
李玉琢马上问任正非为何出尔反尔 , 任正非说:“三年不变是工资不降低 , 不是华为开支三年 。 你们要做独立公司 , 能养活自己的员工 。 ”
李玉琢感觉任正非的要求实在过分 , 但是又无话反驳 , 一时血气上涌 , 脱口而出说:“好!从5月份之后我们自己开工资 。 ”
但刚应承下来 , 任正非马上打下第四棒:“不是五月份 , 从今年1月份所有我替你发的工资都要退回来 。 ”
于是从1996年5月开始 , 莫贝克开始自己养员工 , 并且在后来把该退的工资都退给了华为 。
任正非步步紧逼的结果是 , 到了1996年底 , 莫贝克整整盈利5000万元 。
李玉琢在年会上流下泪水 , 回忆任正非这一年四大棒 , 把一个寄生企业活生生打成了现金奶牛 。
不久莫贝克公司更名“华为电气” , 并在四年后的千禧年以30%的中国市场份额成为国内最大的通信电源生产商 , 是华为最赚钱的部门 。
华为在能源领域的基础 , 也就此奠定 , 但随后 , 任正非却又再来了一次改变 。
1999年底 , 任正非等领导层认为 , 国内竞争日益激烈 , 华为必须集中所有能量与对手在通讯领域竞争 , 继而决定:剥离非核心业务 。
2001年 , 任正非写下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 , 他在文章里写:“谁有棉衣 , 谁就活下来了 。 ”
与之对应 , 华为电气被更名为安圣电气 , 以7.5亿美金的价格转让给艾默生 , 换取华为“过冬”的小棉袄 。
安圣电气并入艾默生后 , 华为继续给予其巨大的支持 , 艾默生甚至因此实现了有史以来首次年度兼季度双增长 , 其2002年第四季度收益2.39亿美金 。
但被“卖”给艾默生的安圣电气核心骨干们 , 却没能真正成为艾默生的人 , 因自身携带的华为气质 , 最终难以融入这家公司 , 纷纷选择了离职 。
这些从安圣离开的人 , 相当部分最终选择了自主创业 。 如今 , 他们创办的公司中 , 已有多家在A股上市 , 这批创业者被称为“华为电气-艾默生”系 , 这些企业则成了华为能源的伙伴 。
也因此 , 有评论认为 , 由于出售后的竞业协议限制 , 表面看 , 华为从能源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 但实际上安圣旧部与华为的关系从未割裂 , 这也为日后华为重启能源业务保留了火种 。
坊间传说 , 即便安圣被出售 , 任正非也都要求华为与安圣保持着密切联系 , 包括一些重要的会议都必须带上安圣的人 。
【王者归来】
2008年 , 与艾默生的竞业协议结束后 , 华为立刻以通讯能源配套为核心 , 按下了能源业务的重启键 , 并将更能满足通讯能源需求的新能源及储能 , 能源数字化、网络化作为发展重点 。
已经在行业“消失”多年的华为 , 面对强敌环伺 , 诸侯割据的局面 , 把大象送回巅峰分几步?
稿源:(未知)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1E61O52021.html
标题:华为|比5G更猛,它是华为的新王炸!(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