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长三角快递包装减塑潜力可达10万吨|新华财经| 报告

新华社上海11月19日电(采访人员王鹤)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19日发布的《循环包装“屡战绿胜”:2020年快递业绿色包装节约潜力研究报告(长三角)》显示,长三角“包邮区”应用循环快递包装的最大减塑量可达一次性快递包装塑料消耗量的39%。
报告指出,“江浙沪”作为传统包邮区,有超过全国1/3的快递总量。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快速、高效推动循环快递包装在江浙沪地区的探索应用至关重要。以2019年数据计算,若能在整个“江浙沪包邮区”100%应用循环快递包装,则可减塑10.35万吨,相当2019年上海市、杭州市、苏州市及温州市的一次性快递包装塑料消耗总和。
不过,报告课题组调研发现,循环快递包装在C端的推广应用目前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从顶层设计来看,循环快递包装的大规模应用缺乏制度上的支持;二是执行模式方面,循环快递包装协同和共享机制等领域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范式;三是从管理和消费理念来说,循环快递包装的推广缺乏相关激励性和惩处性政策。
报告总负责人、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表示,循环快递包装的推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产业链和生态链,使各个利益相关方达到协调与平衡。循环快递包装问题应与垃圾分类、减塑限塑政策结合起来整体考虑。政府部门应分品种、分场景地推出细化实施方案,鼓励上海等地先行开展试点。
杜欢政建议,首先可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和消费者责任延伸制。生产企业、商家、快递物流企业和消费者都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成本,在消费者端推行一次性包装收费政策+循环包装押金制。押金制可与个人信用积分等体系挂钩,如以个人信用积分作为担保免押金租借循环快递包装等。
其次,政府牵头协同治理。快递包装废弃物应纳入地方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建设体系,由地方政府来牵头作为产业链各方的链接“中枢”,进行协同治理。
第三,长三角可先行“试点”。“限塑令”指出,到2022年底,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的邮政快递网点,须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长三角要在相应时间节点之前推行循环快递包装的示范试点,为未来全国的规模化应用进行有益的探索。
报告显示:长三角快递包装减塑潜力可达10万吨|新华财经| 报告】第四,利用新业态形成快递塑料包装循环闭环。例如,快递驿站综合服务点能够较好地实现绿色配送、绿色回箱,大型石化企业加油站可以成为废塑料循环回收体系的服务网点……可将上述网点纳入城市公共建设配套设施,在资金、用地上予以支持,推进快递服务便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