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人工智能到底有没有未来,两位大咖给出结论( 二 )


建设平台型应用的观点也得到了马克·雷波特的认同 。
我们希望机器人可以被定制 , 通过硬件和软件的调整 , 以适应不同的任务 。马克·雷波特表示 , 波士顿动力当前的定位就是一家平台公司 , 通过通用用途平台共同 , 与客户、第三方伙伴、应用开发团队共同拓展产品的使用场景 。
马克·雷波特指出 , 当下波士顿动力在做的事就是通过授权或开源的方式 , 让第三方参与到平台设计当中 , 打造成为机器人领域里的安卓 。
【中华网|人工智能到底有没有未来,两位大咖给出结论】03
人机协同才是未来
关于人工智能该扮演起哪一种角色的问题上 , 二人的观点产生了分歧 。
作为动态仿生机器人的先驱 , 马克·雷波特认为 , 机器完全可以取代人类去做那些枯燥的、无聊的或是危险的工作 , 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下开展工作 , 这个场景下机器人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优势的选择 。 马克·雷波特指出 , 未来机器势必会取代人类 , 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
对此 , 周曦认为 , 只有人机协同才能打破行业所面临的困境 。
依靠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 我们需要另外一条路——专家知识 , 我们要相信人的力量 , 我们要跟人结合 。周曦详细地阐述了人与机器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 因为人可以在复杂的环境、很小的样本下做出创造性的决定 , 但是机器一定要做成千上万次的试错才能做出决定 。
同时 , 周曦也阐述了机器的优势 , 我们相信最后有智慧的是人 , 但是人的大脑 , 会受到我们体力、经验和时间的限制 , 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想一个法子 , 能够让人的体力、经验和时间得到更多的释放 。 周曦认为 , 人与机器的相互合作才是人工智能的出路 。
周曦坦言 , 这一过程并不简单 , 想要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 , 首先要做的是梳理一遍大脑的逻辑 , 并通过数个维度去赋予机器这项能力 。
他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要让机器像人一样看得懂 , 听得明白 , 也就是赋予机器感知能力 。 第二阶段要让机器明白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漂亮的、什么是危险的 , 也就是赋予机器认知能力 。 第三阶段是让机器能够去回答问题 , 即赋予机器知识 。
如果我们的人工智能也按照人的逻辑层层递进 , 那它就成了人的良师益友 , 可以启发人类 , 帮助人类 。 周曦相信未来人与机器的关系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 但最终的决策权依旧在人类的手中 , 双方配合以实现极致的效率 , 这就是人机协同的最终形态 。
人机协同这一路径的直接产物就是国内首个人机协同开放平台的诞生 。
今年5月 , 云从科技与广州市政府达成数字基建合作 , 双方共建国内首个人机协同开放平台 , 致力于构建人机交互、人机融合、人机共创 , 软硬件一体化的人机协同服务体系 , 这也标志着云从科技已然从一家人脸识别独角兽蜕变为基于AI核心技术闭环的人机协同解决方案提供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