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谈兵|人工智能空战时代走向前台,王牌飞行员会失业吗?

近日 , 成功研发我国歼-10、歼-20等先进国产战机的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 顺利完成了历时三个多月的人工智能空战大赛 。 而在今年8月 , 美国空军也曾经进行了一场人工智能系统与王牌飞行员之间的模拟空战试验 。 结果 , 在五轮模拟空战中 , 美国空军王牌飞行员无一取胜 。 那么 , 这两个事件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系统取代飞行员的革命性空战新时代即将来临?
无人机时代呼唤人工智能
从应用角度来说 , 无论是中航工业进行的人工智能系统之间的模拟空战 , 还是美国空军飞行员与人工智能系统之间的虚拟对决 , 都是在为研发出一款能够真正装备在无人机上的高度智能化、自主化操控系统探索道路 。 所以 , 当今军用无人机大行其道 , 并且被各国军方视为未来空战的主力 , 才是推动机载人工智能系统飞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
在无人机出现之前 , 由飞行员驾驶的有人战机才是空战的主宰 。 尽管交战双方装备的战机性能有所差异 , 但是 , 飞行员技能高低以及经验是否丰富 , 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空战的优势将向哪一方倾斜 。 当无人机诞生并且逐步受到各国军方重视以后 , 其实飞行员们也并未感到有可能被其取代的危机 。
讲武谈兵|人工智能空战时代走向前台,王牌飞行员会失业吗?文章插图
歼-20战斗机 。 随着技术的发展 , 未来可能可与无人机联合作战 。本文图片均来自中国军网
因为从最早期的无人靶机以及无人侦察机 , 到如今“察打一体”无人机 , 其执行任务时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地面控制人员的操控 。 事实上 , 当今的所有无人机 , 只是等于飞行员坐在地面操控台上而非机舱中的“有人操控飞机” 。 如果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失去联系 , 那么等待它的结局基本上就是失控坠毁 。
2011年 , 伊朗就利用电子干扰手段 , 成功切断了1架美军最为神秘的RQ-170隐身无人侦察机与地面控制站之间的数据链 , 甚至彻底干扰了GPS信号 。 于是 , RQ-170隐身无人侦察机只能按照预定的程序无休止地在空中盘旋 , 直到燃料耗尽坠落 , 并且基本完好地被伊朗俘获 。
那么 , 如何让无人机变得“聪明”起来 , 就是机载人工智能系统所要担负起的使命了 。 机载人工智能系统不仅要在逻辑思维、判断、决策等各方面要接近、达到飞行员的水平 , 而且还要更快、更优、更强 。 比如 , 在美国空军飞行员与人工智能系统的模拟格斗空战中 , 双方都使用机炮 , 结果人工智能系统操控的战机往往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机动动作 , 连续三次开火全部命中美国空军飞行员驾驶的战机 。 这一事实充分展示了这款名为AlphaDogfight(阿尔法空战格斗)的机载人工智能系统已经具备了相当强大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
其实 , 这也让笔者进一步联想到了2005年上映的美国科幻影片《绝密飞行》 , 片中出现的名为“埃迪”的无人隐身战斗机 , 几乎可以说就是未来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人工智能化无人战机的模板 。 不过 , 当今无人机发展要达到片中“埃迪”无人隐身战斗机那样的高度智能化和自主化还尚需时日 。
讲武谈兵|人工智能空战时代走向前台,王牌飞行员会失业吗?文章插图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 其将逐步在空战中得到运用
人工智能与飞行员各有优劣
那么 ,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 , 如果真的有一天 , “埃迪”这样的高度智能化、自主化无人隐身战斗机成为现实 , 飞行员是否就会被完全取代?或者说 , 与一套由无比强大的量子计算机作为核心的机载人工智能系统相比 , 飞行员的大脑还有没有优势?
其实 , 影片《绝密飞行》中的诸多情节已经非常清楚地告诉了我们答案 。
首先 , 人工智能系统没有情感和道德的概念 , 其做出的所有决策行为都是基于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给出的任务内容 , 并不会对于实施行动造成的任何后果负责 。 所以 , 在影片《绝密飞行》中我们可以看到 , 当三名美国海军飞行员和“埃迪”无人机共同执行摧毁恐怖武装所拥有的弹道导弹和核弹头任务时 , 飞行员们就会顾及到爆炸产生的核尘埃会扩散到周边地区 , 使得大量无辜的人们暴露在核辐射中 。 而“埃迪”无人机就显得极其“冷血” , 以摧毁目标为唯一目的 , 甚至以飞行员们抗命为由 , 独自展开攻击行动 。
事实上 , 这就体现出了飞行员与人工智能系统的其中一个优劣对比:当有可能伤及无辜的时候 , 飞行员会请求改变攻击战术或者取消任务 , 而人工智能系统就会不计一切后果 。 而由此引发的道德和舆论谴责 , 只能由发布任务的决策者承担 。 其实 , 在片中我们也能看到在美国海军航母上设有“埃迪”无人机的监控台 , 由一名监控人员负责监视无人机的一切行动 。 但是 , 很可惜我们并没有看到这名监控人员起到了任何阻止无人机行动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