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2020年的天猫双十一结束了,我们能得到哪些新信息?( 二 )


  • “货”的丰富性,包括品类和品牌的多样化程度。一个理想的大型购物平台,无论基于线上还是线下,商品越丰富、覆盖面越广,就越能吸引消费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京东在3C、拼多多在白牌方面的丰富性是足够的,但是只有淘宝/天猫能做到几乎所有商品上的丰富性。
  • “货”的新鲜度,即推出新产品、新品牌的能力。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品牌方要乐意在平台上推出甚至首发新品,平台也要有意愿、有能力为其提供足够的流量和场景。无论原先的“货”多么好卖,“新货”总是能引发更多兴趣和购物热情——这就是近年来天猫不断强调“新品”“首发”的意义。
  • 购物过程的趣味性,即消费者是否认为购物过程本身是一种享受。很显然,在主流电商APP当中,淘宝/天猫是用来“逛”的,而其他平台往往没那么多可逛的。淘宝直播、小游戏在今年双十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就是进一步加强购物的趣味性;只要消费者乐意“逛”,就会乐意买。
  • 对“货”的理解和掌控源于高度专业化和细节化的运营。说到底,电商就是一门关于运营的生意。天猫平台对于本次双十一的调研(包括商家调研和消费者调研)早在6个月前就启动了,调研范围从一二线城市一直覆盖到县级乃至村级;淘宝特价版在9月实现了与1688的全面对接,从而使得大批工厂和“厂货”得以接入双十一;海宁皮革城、深圳华强北等一批特色商城的线下商户今年刚刚开设淘宝/天猫店,就以跑步速度参与了双十一……
    只有通过这种高效、成体系、接地气的运营,天猫双十一才能持续加强“货”的丰富程度,完成“人”与“货”的对接。因此,现在流行的“去中心化电商”(其实就是“没有中心运营的电商”)永远无法做出自己的双十一;其他中心化电商平台在运营方面各擅胜场,或许在某一个方面已经接近淘宝/天猫,但是总体上仍然有相当的差距。
    机构投资者|2020年的天猫双十一结束了,我们能得到哪些新信息?
    文章插图
    在长期,阿里的下一个增长引擎或许取决于“近场零售”或曰“身边经济”——包括同城零售、生鲜电商、社区团购、本地生活服务在内的庞大市场,其规模总有一天要超过传统的零售电商市场。这就是阿里在这个领域投入重兵、不断进行收购和内部孵化的原因。美团、京东、拼多多、腾讯乃至字节跳动也意识到了这个市场的重要性,正在不惜代价地企图占据先手。这个战局非常复杂,可能要再花3-5年才能有阶段性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淘系电商的地位反而愈发重要了。淘宝/天猫的强劲增长,不但能够为新业务提供财务资源、能够交叉导入用户,还能为新业务提供一个良好的立足点。饿了么、盒马、天猫超市均加入了今年的双十一;支付宝首次设立了“城市生活主会场”;在杭州阿里巴巴“1小时新生活圈”内,已经实现了“小时级”的送达。
    显然,一个强大、充满活力、仍在不断创新的淘系电商,是阿里巴巴任何新业务的基础和大本营。这个大本营越坚固,新业务得到的支持就越多。投资者总是担心这个大本营是不是出现了松动、是不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所收缩——今年的天猫双十一再次证伪了这个担心。
    竞争格局当然是非常激烈的,但是淘宝/天猫的优势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我不认为这个系统会在短期内被攻破或出现松动。所以,我相信明年的天猫双十一仍将报出一个非常亮眼的数据,尽管我还不知道那时又有什么新玩法、新模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