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双十一”市场监管局给您提个醒
2020年度“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已拉开帷幕。为确保网络集中促销活动有序开展,引导广大消费者在“双十一”购物高峰时段理性购物、合理消费,规避《电子商务法》实施前夕的网络购物风险,石景山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会向广大消费者发布消费警示,购物需谨慎,谨防消费陷阱,依法理性维权。
文章插图
1、不要贪图便宜盲目下单消费者不要因贪图便宜盲目下单,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网购前可以核实其真实性,对比商品质量。此外,不要轻信网页中弹出的“双11”打折链接,购买时应选择大型正规电商网站,防止不法商家鱼目混珠。2、要注意“花样”宣传里的消费陷阱网络市场开展集中促销时,商家往往会在商品宣传中利用虚假、不实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来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应看清该商品的详细信息,了解清楚促销活动的细则。对于网上价格与实体店价格过于悬殊的商品,或者宣称优惠但未按规定明确优惠时限等条件的,不要盲从轻信,更不要被所谓的打折让利所诱惑。3、不要购买易损、大件商品“双11”期间,快递量会在极短时间内急促上升,网购时尽量不要购买易碎、易腐、易潮等不易保存及大件物品,长时间运输过程中这类物品的损坏率会增加。对于贵重易碎的商品,消费者务必验货后再签收,避免维权“有理无据”。4、网购汽车要三思而后行今年不少汽车厂商也加盟了这次“双11”网络购物节。由于汽车等大件消费品价值大,产品结构复杂,光凭网络数据、外观难以了解全部状况,建议消费者事先到实体店详细了解清楚。购买过程中还要看清楚条款,包括汽车型号、取车地点、交付时间、责任和义务,都要填写清楚。5、购买“退货险”防范风险去年的消费投诉显示,“双11”冲动网购的大有人在,买了很多用不上的东西,退货在所难免。消费者可以选择给消费者送“保险”的商家,或购买“退货险”。
文章插图
1、熟悉规则尽享优惠促销活动期间,一些店铺里“特价商品”经常收款后不发货,卖家的解释是“缺货”“售罄”或者“备货不足”。建议消费者购物前先向卖家了解商品存量情况,并就送货时间、退换货手续等问题达成协议,并注意保存好聊天记录,避免日后发生纠纷。2、先涨后降套路多消费者在活动期间面对各式各样的低价宣传,建议提前关注商品价格,警惕先涨价再降价的消费陷阱。消费者要仔细阅读平台网站和商家的促销规则,避免事后因不了解促销规则而发生消费纠纷。3、“定金”不等于“订金”部分商家以预售的形式销售商品,规定消费者预付定金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余额才能享受优惠价。消费者要注意“定金”不等于“订金”。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定金”属于一种法律上的担保方式,如果付定金一方没有履行债务,就无权要求另一方返还定金;“订金”不具备定金所具有的担保性质,可视为“预付款”,不具有明显的担保性质。“定金”和“订金”是有严格区别的。“定金”一旦支付,一般是不可退的;而“订金”是可以退的。
文章插图
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提示消费者,如遇消费纠纷,可以拨打市场监管局投诉电话88912315或登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2315全国投诉举报平台进行维权,我们将依法维护您的权益。消费者网购后,要保留购物网页截屏、索取消费凭证,为产生纠纷后维权提供依据。同时,双十一的活动因为消费群体数量激增,极有可能导致快递延误,消费者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是需要时间节点到货的商品,请于商家提前约约定,并签订合同,避免因延误送货给消费者带来损失。来源:石景山12345接诉即办编辑: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 石毛儿
- 空调|让格力、海尔都担忧,中国取暖“新潮物”强势来袭,空调将成闲置品?
- 同比|亚马逊公布“剁手节”创纪录战绩:第三方卖家全球销售额超48亿美元 同比大增60%
- 闲鱼|电诉宝:“闲鱼”网络欺诈成用户投诉热点 Q3获“不建议下单”评级
- 整形美容|双十一医美不良事件高发 热玛吉风险高 业内:医美职业打假人太少
- 人民币|天猫国际新增“服务大类”,知舟集团提醒入驻这些类目的要注意
- 产业|前瞻生鲜电商产业全球周报第67期:发力社区团购!京东内部筹划“京东优选”
- 技术|做“视频”绿厂是专业的,这项技术获人民日报评论点赞
- 互联网|苏宁跳出“零售商”重组互联网平台业务 融资60亿只是第一步
- 面临|“熟悉的陌生人”不该被边缘化
- 研发|闽企制伞有“功夫”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