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楼阁|从空中楼阁到产业彼岸:半年时间里百度对云手机都做了什么?

手机还能带来多少惊喜?这一问题在十年前和今天,所得到的答案与点燃的情绪,都是截然不同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一场场新品发布会上观众们的表情,渐渐从“鹅妹子嘤”的尖叫,变得越来越容易尴尬和漠然。
每种产品和技术都在经历快速变化,手机亦如是,比如我就觉得,云手机是最适合未来移动生活的形式。
别急着反驳,想想你有多久都在用手机而非电脑处理大部分工作?有多少次商务会议、课程是在云端完成的?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能在线点开的应用程序就不会下载安装包?
其实,云手机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早就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近年来各大厂商相继发力,让“云手机”这一概念喷涌而出,正式站到了聚光灯下。其中既有谷歌、华为这样的手机巨头,也有索尼、百度、阿里这样分布在产业链上的垂直玩家。不同玩家有不同的出招方式以及杀手锏。不免让我们开始遐想,云手机究竟会在不远的将来,将我们的数字生活变成何种模样?
瞭望:站在手机产业蝶变路口
大家可能已经知道云手机的定义,本质是能在云服务器上提供一个Android 或者iOS操作系统。
简单来说,云手机依然需要接入硬件,有一块本地交互的界面。只不过操作系统和智能应用都部署在云端服务器上,可以提供跟高性能智能手机相同的体验。用户也会将数据、应用程序等都放到云端,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调取到本地,就和本地空间存储的一样稳定、清晰、流畅。
而之所以如此多巨头心心念念地想要做云手机,一方面是智能手机的创新盈余越来越少,举个例子,手机芯片在7nm/5nm制程上已经在趋近摩尔定律的极限了,可稳定量产的3nm制程芯片还遥遥无期,未来怎么办?
空中楼阁|从空中楼阁到产业彼岸:半年时间里百度对云手机都做了什么?
文章插图
行业要持续发展,除了延续传统技术发展路径继续奔跑之外,直接“飞上云端”这样不破不立的大胆革新也值得押注。比如“云手机”就干脆将一部分计算放到云端处理,比如游戏画面的渲染、应用程度的运行等等,低端机也能带起流畅的游戏、直播、会议等等,让手机摆脱了“拼制程”的魔咒。
与此同时,随着AIoT设备的普及,跨终端交互的强需求开始崛起,也对智能手机如何与其他终端进行交互、创新产品功能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借助硬件虚拟化,云手机可以作为很好的承载媒介,让整个产业链借此机会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用时下流行的词来形容就是告别“内卷化”,向外去挖掘增量。
爆发:什么限制了云手机的“想象力”?
当然,云手机的前景看起来很美,却要面临产业落地的魔鬼级挑战:
比如说,数据、应用从云端到终端之间的传输不能有很高的延迟,因此需要服务器的部署高度边缘化。离用户越近,延迟更低,使用体验自然也就越流畅。云手机厂商必须投入不菲的成本,整合云计算、算力集群、硬件虚拟化等等一大堆软硬件技术,再把它们组织部署到用户身边,这一门槛就将不具备技术储备的厂商挡在了门外。
而投入产出比也决定了,市面上许多“云手机”解决方案在硬件配置上都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内容容量和性能配置等越来越高的游戏、应用时,就有点“带不动”了。能满足要求的“高配版”机型,其价格也令人劝退,有的单月费用可能接近百元。这笔经济账一算,玩家很可能转头重回高性能实体手机的怀抱。
上述局面,自然也让不少对云手机技术感兴趣的企业处于观望状态,大家看不到将业务放到云手机上的真实价值和案例落地,缺乏进场的积极性,又会导致云手机上应用、内容不足,让个人用户觉得“食之无味”。要打破这个循环,云手机厂商的生态聚合能力、行业解决方案的落地及其可复制性,也就至关重要了。
由上所述,技术、性价比、生态,是切入云手机赛道时无法绕过的几个关键赛程,也组成了其用户价值与产业价值的“铁三角”。
空中楼阁|从空中楼阁到产业彼岸:半年时间里百度对云手机都做了什么?
文章插图
(“百度云手机”旗舰版运行界面)
当然,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表现出色的实战案例,交出了不错的成绩。百度云手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今年4月推出的企业级版本中,百度云手机便已经实现了对云游戏、云应用、云VR和云办公等四大场景的全面覆盖,目前已经收获了3000多万用户,一跃成为目前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云手机服务商。
透过数据来看,百度云手机的快速增长,背后是两重力量在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