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入腹地、“最具价值”,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三年再进击


中国|深入腹地、“最具价值”,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三年再进击
文章插图
一、中国工业互联网水大鱼大,但沟深壑高
行业对工业互联网最初的印象来自于2012年,GE在高调发布Predix后,开始了新模式的试验和推广,2014年,GE联合AT&T;、Cisco、IBM、Intel等五家企业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IIC),逐步构建全球行业生态。
但Predix的发展也存在较大争议,不仅没有达成工业领域Android的愿景,还在2019年被GE列入出售名单。如今独立的Predix虽然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但仍然面临工业场景高要求、价值导向、逐步加快的需求变革的挑战,再加上不同行业的工艺、流程的know-how显著不同的问题,工业APP的适配度、专家资源、工业机理的沉淀仍然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但这不是Predix一家需要解决的,全球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在发展过程都将遇到类似的问题。
其主要的逻辑是,工业互联网比传统的工业软件和制造体系更加强调互联互通和智能绿色,相比从0-1的数字化过程,工业互联网更多是流程的优化、效率的提升、价值的深化,这将为各家工业互联网设定更高的起跑线——深处工业具体场景、绑定场景价值才能真正被认可。
反观国内,中国具备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土壤、拥有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和供应链发展体系,相比海外,有了更多场景的样本和数据积累,而场景和数据正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根基。
在中国政府《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以及“新基建”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进下,工业互联网的关注度、资本量都在快速增加。
而中国的制造业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转型升级的需求也在快速提升。
根据亿欧智库测算,中国2000多家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转型升级支出达到10600亿人民币,突破万亿大关。2011年至2018年A股制造业公司转型升级支出复合增长率为15%,这一数值在2019至2023年将达到19%,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需求拐点已过,进入万亿“提速换挡”新阶段。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中国工业互联网从不同的技术、体系和生态开始演化,行业初现竞争雏形。在众多类型的工业互联网公司中,亿欧长期观察从制造集团本身演化而来的服务商,带着“制造”基因更容易在未开辟的荒野里避开深沟高壑。
徐工信息汉云就是这样一类公司,2020年10月21日,在本届苏州召开的两化融合暨工业互联网平台大会上,亿欧独家专访了徐工信息创始人、CEO张启亮,更近距离感受从制造出发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脉搏。
二、世界级机械设备集团的孵化,徐工信息六年试炼
徐工最早历史需要追溯到1943年成立的鲁南第八兵工厂,1957年徐工成功试制第一台塔式起重机,开始涉足工程机械行业,成为最早一批扛起国产化工业机械的大旗的企业。
徐工依赖近80年的发展历史,通过多次国企改革、战略调整和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巩固世界级工业机械的龙头地位,在国际局势不明确、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的宏观形势下,徐工仍然在加大研发高端产品和创新投入,2020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7.4%。
重产品、重创新的基因催生了徐工信息的成立。
2014年7月,徐工信息在徐州成立,并在同年9月签署了第一家外部客户——青岛红领集团,目前红领已成为定制服装C2M模式的典型代表。新模式的背后是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支撑,而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也是徐工信息早在2015年就确立的两大核心战略方向。
徐工信息最开始承载着徐工先进生产体系的试验、实践和服务责任,2017年徐工信息挂牌新三板时,其主要业务分为咨询实施、物联网、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四大类。
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板块中,徐工信息已拥有众多自研物联网终端,集成了定位、低功耗、宽适用性、大传输的关键IoT硬件技术,并基于公司广泛的设备网络构建了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软硬件实力的同步进阶也使公司实际订单的毛利不断提升。
2018年开始徐工汉云发布,在徐工的制造体系和经验、徐工信息的创新基础上开始了聚焦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漫漫长路。
三、徐工“汉云”三年,五大优势初亮剑
如今已过三年,汉云迈进了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深水区。
在网络端,汉云是国内首批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单位,也是工信部2019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第1批标识解析综合服务平台;在平台端,汉云致力于打造“最懂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搭建了面向全连接的使能平台,同时也是最早构建5G+工业互联网工程机械行业试点平台;在安全端,汉云获得了工业互联网安全可信认证、工信部2020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网络安全综合防护认证,并参与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软件安全接入密码应用技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