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在大数据世界“寻宝”,科研新范式如何用好存储这把利器?( 二 )


另外,因为学科的不同,对于存储的性能、功能要求也是千差万别,没有强大的存储做支撑,往往让科研人员用不顺。例如,从事机器视觉研究的人员,对于存储空间极度渴求;模拟脑神经网络相关的研究,当前只能模拟不到5%,要想100%模拟需要100 TB/s的通量,则对于数据存储性能和带宽要求极高,且挑战巨大。薛向阳教授表示:“高校应用偏科学研究,很多应用都较为超前,对于存储功能层面一直会产生新需求和新挑战。”
“一直以来,浪潮都跟国内外多所高校进行紧密合作。高校科研领域的确走在数据存储场景应用的最前沿。”浪潮存储产品线副总经理周川如是说,“浪潮存储有一些新功能、新思路都是在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入合作中产生。”
例如,针对高校多个学科与多个课题组共享、使用、管理数据会产生多份数据的难题,浪潮存储为用户定制的软拷贝功能,在元数据和索引上做变更,用户视角是多份不同的文件,但底层则是共同的存储空间,只有数据修改和写入才会增加新的存储空间,实现多份数据极速拷贝和使用,还大幅降低存储容量开销和管理成本,让数据共享、使用变得更加高效。
浪潮存储资深架构师叶毓睿介绍:“软拷贝功能是浪潮存储在科研场景实践的一个小注脚,它带来了两大直接好处:一是数据共享加速,第二则是提升存储效率。”
新存储让科研新范式步入快车道今年初,国家正式提出加快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国家发改委之后则首次指出,创新基础设施为新基建三大范围之一,包括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等,重点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随着中国高校科研费用投入逐年增加,多个科研领域取得诸多突破与成果,创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
为此,浪潮存储今年提出新存储之道,在“云存智用、运筹新数据”理念的基础上,推进“存储即平台”战略,打造存储的极致性能、容量、管理等七大核心能力,为创新基础设施构建坚实的数据底座,让科研新范式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
例如,在一些注重数据存储性能的科研场景,浪潮存储专门为高频访问的元数据和日志数据“开小灶”,采用SSD盘承载元数据和日志数据显著提升热点数据访问速度,并针对不同数据类型的场景进行优化,让每种场景都能够快速访问、使用数据。
又如,针对高校与科研机构运维人员较少、专业度有限的情况,浪潮存储基于智能存储管理平台InView,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存储系统,对存储系统进行集中管理、智能监测和故障预测报警,大幅降低科研机构日常的运维工作,并让运维走向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更好地保障各种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不仅如此,针对高校科研领域对于数据存储需求趋势,浪潮存储积极调研与深入沟通,在新存储之道中聚焦新架构、新介质和新能力的打造,在EB级容量、亿级IOPS、TB级带宽、7个9可靠性、存储自治等关键新能力上提前布局,为科研的数据底座“厉兵秣马”,提前做好准备。
存储|在大数据世界“寻宝”,科研新范式如何用好存储这把利器?】总体来看,浪潮存储近年来为构建强大的科研新基建不断“加码”,除了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RUSH、华中科大苏州脑科学研究院、中国天眼等一系列明星科研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在科研领域打通用户需求洞察、场景功能适配与前沿技术创新,形成良性循环,让科研新范式加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