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方言是不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闽语内部不同大区之间好像没什么渐变。
在明清两代,府城/县城的方言逐渐影响到了各自辖区的边界,
所以像 德化vs永泰 这样的交界区,完全没有任何渐变,就是 闽南语vs闽东语,
我有一次在交界处的2个村,发现了这个奇葩的现象,这两个村就隔了5分钟车程而已。
但是这样的地方有很多人会双语。
哈哈,感兴趣的人可以到福建体验下,真的像国界一样。

福建不同语言之间有时也会存在「过渡区」,但由于两种语言差异过大,
所谓的过渡区,往往是混出了一种两边都听不懂的新语言。比如闽南语和莆仙语交界处的一些区域,以及闽南语和客家语交界处的一些区域。

■网友的回复
渐变,要分两种:1.大语言,从发生学上的渐变(有亲属关系)。2.语言接触区,接触后产生的渐变。前者,有些人说贵客就是贵赣到贵粤的渐变;后者的例子,比如福建的邵将语本是闽语底子,后来受赣语影响产生了渐变区。
■网友的回复
南方几大方言区的方言在成型时是各自独立的,其核心并没有传承上的血缘关系,也不会有传承上的渐变。但是,方言区总是接壤的,接壤就会导致其在发展上相互影响。因此在某些特征上,他们是渐变的。不过这些渐变不一定是一个方向。而且整体或者核心层面上这些语言绝对不是渐变的。题主观察到了入声,入声确实是由北到南递增。不过到了客家语,闽南语与粤语之间,入声的数量差别是难以感觉出来的。可以说客家语和闽南语和比起来粤语少掉入声的字是可以轻松数出来的。而闽南语少了入声的字主要是白读字,文读是基本齐全的。可以说基本上九成九的字,粤语和闽南语、客家语入声是完全一样的。题主所感觉的入声少有可能是香港粤语者有强调入声而闽客语没有。粤语是香港的普通话,是他们的读书音,香港绝大多数人都很了解粤语,他们用粤拼,自然要懂入声。而闽客语者,绝大多数连入声是什么都不知道,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母语中有韵尾这种东西。对于没有学过方言拼音方案的人,如果让习惯于普通话拼音形式的他们为自己的方言注音,绝大部分人会漏掉入声,然后觉得怪怪的。再说卷舌音,闽南语是完全没有卷舌音的,而粤语至少还保留了一些翘舌音(实质为舌叶音,非卷舌音)。如果我们把卷舌音改为广义的翘舌音(包含卷舌和舌叶音),那么我们确实可以说翘舌音是渐变的,不过是由西北向东南渐变。越往官话区约“卷”,越往东南闽区越“平”。以上两种渐变,方向就不一样了。当然,由于闽客语被吴语和粤语所夹,因此受两边影响,出现入声、尖团像粤语,韵腹像吴语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也是仅仅是这几种特征对听感影响较大,被题主注意到了而已,还有很多其他的特征是不能用渐变来描述的。例如,闽语无轻唇音f v,这两个音吴语粤语都有,这就无渐变一说了。再比如,吴语保留了中古全浊声母,而闽语粤语都未保留,这也无渐变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