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熟|大平台的“二选一”和“大数据杀熟”是个性化服务还是欺诈?

11月10日上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平台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技术优势实行的某些交易行为,也需警惕是否构成“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排除、限制市场竞争”。在分析是否构成差别待遇时,可以考虑的因素包括: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等。
其中,首次明确拟将“二选一”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构成限定交易行为,将“大数据杀熟”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差别待遇。专家指出,反垄断监管的目的是通过保护市场公平竞争,鼓励平台保持创新动力(310328),实现更健康成长。
“二选一”,是指具有优势地位的电商平台以种种明示或暗示手段,要求合作商家只能入驻自己这一家电商平台,不能同时入驻竞争对手平台,商家如果不配合,就不能获得平台许多优惠政策和优势资源的支持,甚至会被逐出平台。
“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根据相关统计,超过一半的人群都有遭遇过大数据杀熟的情况。 而大数据杀熟中的大数据其实是IT行业的术语,指的是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天美团暴跌10%,近3亿内资外逃;京东跌8%;阿里跌3.5%。
除了引起股市的动荡,更引起网友的热议,大家纷纷历数自己遭遇过的被大平台所谓的大数据算法“宰杀”的经历。其中有网友说,“前天我们四个人,拿着手机订酒店在携程app,四个手机,四个不一样的价格。”
有网友认为,这种行为其实相当于欺诈。公开的价格,居然可以每人看到的不一样。是不是说以后可以一个人一个解释,一个说法?比如买同样的产品,这个人保修十年,那个人就不保修?
消费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只能在不同平台间徒劳的比较筛选,浪费时间和精力,有网友说:“为了避免被杀熟,在好几个app之间跑来跑去成为日常。消费者永远都是弱势,什么时候才能站起来。”
杀熟|大平台的“二选一”和“大数据杀熟”是个性化服务还是欺诈?】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本是能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更好的方便顾客,但是现在似乎在走偏,出现了一人一价,坑骗消费者的行为,的确得需要整治。
据11月6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召开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京东、美团、58同城、百度、奇虎360、搜狗、字节跳动、快手、滴滴、微店、新浪微博、多点、贝壳找房、拼多多、国美在线、饿了么、小红书、携程、苏宁、同程、阿里巴巴、贝贝网、云集网、蘑菇街、兴盛优选、唯品会、腾讯等27家主要互联网平台企业参加了这个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