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京东 京东集团 总裁 事业部 离职 肖军
近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举办的【2021产品经理大会·杭州站】完美落幕。友盟+高级产品专家@陈新祥 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分享,他分享的主题是《用户旅程下的数据增长实践》。
大家好,我叫陈新祥,目前是友盟+的高级产品专家。
这几年我发现,产品和数据分析所应用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方法论。近几年数据分析比较流行AARRR、增长黑客、北极星指标等。这是数据分析师所具备的一套方法论。
后来我转行做产品,因为以前做数据分析师时用过大量的数据类产品,我所负责的也是偏数据类的产品,便想将以前做数据分析时所获得的经验直接copy到产品上。而这段时间里,我的认知被提升了。我发现,不能因为以前对数据产品非常了解,便认为自己可以做好一款数据产品,因为产品的头上还有KPI、用户数,需要看市场、看机会、看用户、看竞品,做统计分析。
其次,我今天的分享可能对5年或3年以下的产品更有帮助。我今天所讲的,是将数据和产品结合起来的方法论,包括我认为,产品经理最好懂一些工具。
就我的经验而言,我比较佩服以下三种类型的产品经理。
第一种,是非常懂工具的产品经理。我曾经见过一个产品,他以前在映客、腾讯待过,谷歌分析这款产品涉及到大量的采集、埋点,包括过滤、配置等等,他可以将谷歌分析这款产品用得比数据分析师、比BI还厉害,甚至可以亲自推动埋点设计方案。
第二种,是对用户、对市场机会洞察极强的产品经理。网易云音乐产品负责人王诗沐在他的书里便讲述了大量案例,他讲述了网易云音乐黑胶唱片、网易云音乐如何支持导入腾讯音乐数据等功能设计。尤其在书里,他展示了对80后、90后用户的极强洞察。
第三种,是不仅做产品,且同时能协同多项业务,气场强、情商高的产品经理。比如我的老板,他已然是业务一号位,他可以向上找老板要投资,向下掌控整个团队,且横向和其他团队要资源。
这便是我看到的三种类型的进阶产品经理。而我今天可以分享的,则是方法论及工具层。3年及5年以下的产品经理可以快速输入做产品的方法论,并一以贯之地执行;而懂得更多工具,将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包括产品和研发对接时的效率。
在做产品时,研发可能会不时地diss产品。因此有时,产品更像是项目经理,因为他需要跟研发索要各种资源。前阵子我参加了某个大会,某个产品的研发负责人在演讲时便不断diss产品,总结一下:
其一,许多公司执行层的产品经理,大部分是毕业生,或者毕业了一两年的。但是与之对接的研发同学可能已经工作了五六年甚至更久。
其二,产品给研发提需求时,需要说明需求怎样、预期达到什么效果,告诉其闭环反馈结果。
其三,许多产品经理所提的需求是临时需求。而在研发过程中经常插临时需求的产品经理大多本身便不靠谱。
可以看到,产品和研发之间既合作、又竞争、又相互挑战。此时产品经理是“既要……也要……”需求还为P0。此时P1做还是不做?产品和研发又应该如何达成共识?其中,便可以利用相对客观的数据,将产品和研发拉到一条战线上。今天我也会依照数据贯穿产品流程的思路进行内容分享。
【 数据增长|用户旅程下的数据增长实践】我相信基本上所有产品都逃不开这一矛盾,基于业务流程,我们可以拆解出许多东西,比如如何引入更多优质流量、新手落地承接是否顺畅、如何留存用户、核心目标转化表现如何。可能客户使用体验部分产品经理相对关注较少,这跟产品本身的性能和体验有关。至于客户离开后是否还会回来,则跟运营有一定关系。
而就To B产品而言,产品经理需要对售前、售中、售后的全局十分了解。因此产品经理也需要知道续约流程、召回情况等问题。
一、如何引入更多优质流量?
文章插图
如何引入更多优质流量?与之相关的方法论十分典型。近期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新的表现。近来我也见了不少客户,发现传统行业在做线上转型时,许多公司已经不开发APP了,而是做小程序。有段时间,这叫做小程序的换量,即非传统的流量引入,而是做换量。公司可能做多个小程序进行换量。一个小程序所获得的业务价值可能是一次性的,但若本身业务形态为多个小程序,则可以将用户价值发挥得更大。
文章插图
稿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109540N2021.html
标题:数据增长|用户旅程下的数据增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