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拼多多 黄峥 微软 移动互联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互联网界 , 还从来没有过如此密集的CEO的交棒时刻 。
先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 , 在继去年7月卸任拼多多CEO后 , 今年3月又把董事长一并交给了陈磊 , 正式完成了权利的交接 。
接着是张一鸣 , 他在5月发布内部全员信 , 宣布卸任字节跳动CEO一职 , 由联合创始人梁汝波接任 。
到了7月 , 掌控了亚马逊27年的杰夫·贝索斯 , 也把CEO一职交给了亚马逊云计算高管安迪·贾西 。
10月底 , 快手联合创始人宿华也辞去CEO一职 , 由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程一笑接替担任 。
除了贝佐斯 , 其他几位创始人都是标准的80后 , 还不到40岁的年纪 , 就宣布“退休” , 难免会引发外界的议论 。
究其根本 , 是到了时代转换的关键时刻 。
一方面 ,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 市场格局趋于稳定 , 公司的核心业务日渐成熟 。 短期看 , 公司战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 现有业务对组织治理的需求超过了创新 。
另一方面 , 移动互联网之外 , 更多高新技术不断发展 , 并可能会借助互联网融合出新的模式 , 开启一个新的创业时代 。
在不同的时代需要有不同的视角 。 这些曾经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红利而站上时代潮头的企业和创始人们 , 想要参与新的时代 , 就必须跳出原有的领域 , 寻找新故事 。
培养卓越的接班人 , 是CEO最了不起的一大成就2015年 , 全球最大的2500家上市企业中有17%进行了CEO更替 。 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 , 那也是过去16年来 , 更替比例最高的一年 。
在那一年 , 包括阿迪达斯在内的大多公司都选择了从外部聘用CEO 。 当时 , 以思略特合伙人佩欧拉?卡尔森为代表的一派认为 , 内部候选人或许曾经出色地完成了企业的业务目标 。 但来自外部的力量 , 不被公司的传统束缚 , 能更客观地作出变革决策或许更能够带领公司在未来的变革中获取成功 。
实际上 ,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硅谷 , 很多创业公司 , 包括互联网公司在内 , 拿到投资之后的第一件事情 , 就是找到一个职业经理人来做CEO 。
投资人往往会觉得 , 创业者可能有自己的技术和创意 , 但不懂管理 , 公司大了以后就需要找专业的管理人管理 。
不过 , 过去十几、二十年的实践证明 , 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最后大多数管理得一般 。 反而是与公司一直一起成长起来的继任者 , 能够帮助公司取得更大的成功 。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 是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 。 他于1992年加入微软后 , 曾先后在Windows、Office、搜索引擎、数据库和Azure云计算业务等部门工作过 。 当其在2014年接任微软CEO后 , 向员工灌输“成长型心态”时 , 其过去在公司中不断成长的经历 , 就是最好的说服力 。 在他的带领下 , 微软这个迈入中年的科技巨头 , 也再次爆发出朝气 , 再次成为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 。
另一个例子 , 则是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 。 2011年8月11日 ,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其家中与库克进行了一次长谈 , 并把苹果的未来托付给了他 。 在其主导下的iPhone6、AirPods等产品 , 带领苹果达到了新的高度 , 也推动力科技的进步 。
微软和苹果的例子也证明了 , 培养卓越的接班人 , 才是一位想要正常卸任的CEO最了不起的一大成就 。
CEO更替计划更为周密谨慎的公司通常比其他公司表现更好 。 因此 , 当公司核心业务趋于成熟时 , 创始人们及时让出CEO的职位 , 可以减少日后其真正放权后 , 对公司的影响 。
同学、战友、接班人互联网公司 , 往往由创始人一手创办并代理 。 这些创始人会有非常执着的一些理念 , 这些理念最后就会变成公司的文化和DNA 。 比如最新卸任的宿华 , 创立快手时就想做一个普惠的产品 , 定位的是大众 , 到今天 , “市井商业”就成了其主要的标签 。
“一个公司带有强烈的创始人的色彩是合理的 , 是一件好事情 。 ”早年间 , 百度李彦宏在接受采访时就坦诚:虽然百度已经很大了 , 但是整个公司还是带有非常强烈的自己的个人的色彩 。
由于互联网公司更具创始人色彩 , 也让CEO的交接更受外界的关注 。
不同的人来掌舵 , 必然会带来不同的风格 。 不过 , 把三位新任CEO放在一起看 , 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能够一直陪伴公司 , 协助前任CEO完成各种工作 。 这也说明 , 他们喜欢的是双赢、多赢的游戏 。
稿源:(商业与生活)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109532622021.html
标题:拼多多|从微软到拼多多,培养卓越的接班人,是CEO最了不起的一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