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抄作业”的奔跑者:潍柴工程师李建文|我的“十三五故事”| 发动机


不甘“抄作业”的奔跑者:潍柴工程师李建文|我的“十三五故事”| 发动机
文章插图

不甘“抄作业”的奔跑者:潍柴工程师李建文|我的“十三五故事”| 发动机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 付玉婷 张晓帆 段婷婷 整理
□ 本报采访人员 张蓓
11月6日下午1:00,得知一台发动机刚刚完成耐久试验,潍柴发动机研究院产品设计部部长李建文立马喊上设计工程师、开发工程师、仿真工程师等,赶到潍柴试验中心的试制车间。大家围着发动机,进行水泵技术的评审。
今年38岁的李建文,在与发动机打交道的12年里,一直是一个风尘仆仆的奔跑者。“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不敢慢了。”挤出一点时间后,李建文接受了采访人员采访,他语速飞快,时不时看看时间。熟悉他的人告诉采访人员,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时间回到2014年,在欧洲一家大型水泵供应商企业参观时,李建文被深深触动了。“国外水泵总效率最高能达到55%,我们国内却只有45%左右。”在现场李建文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追赶超越,“发动机在国外发展了那么多年,涉及的技术高端复杂,而国内之前基础薄弱,除了拼命追赶,别无选择。”
2016年,作为潍柴发动机研究院发动机润滑与冷却设计负责人,李建文带着13个“兵”开启了追赶的步伐。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中国内燃机行业的研发能力尚有差距,借鉴与模仿往往是赶超的捷径之一。虽然“抄作业”貌似更快捷,但没有自主创新,永远只能“跟跑”。
“正向研发比模仿难,相当于不断地做题、积累经验,因为是自己动手动脑,所以非常耗时间耗精力。但是做更难的题时,因为有了积累,不会毫无头绪。”李建文说。潍柴要做发动机水泵总效率60%,连供应商都直呼不可能。
不甘“抄作业”的奔跑者:潍柴工程师李建文|我的“十三五故事”| 发动机】正向研发的每一刀每一斧,都需要不断剖析、雕琢,这绝不是那些简单的模仿、改造所能够比拟的。遇到瓶颈时,李建文喜欢“闭关”,最近的一次“闭关”是在2018年底。此时,水泵总效率已提升至55%左右,但李建文并不满足,他们的目标是超越国际水平。团队尝试了多种方法,仍难有进一步提升。
供应商闭门不见,科室管理先让别人代管,手机调静音模式,李建文每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头扎进大量的历史数据、仿真数据、竞品数据中,寻找突破口。一个月后,终于通过水泵叶轮找到了关键突破口。
“一步步攻坚克难!台上30分钟,真是台下十年功。”近日,潍柴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发布后,李建文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此时,潍柴发动机水泵总效率已突破60%。
破解内燃机工业百年难题,潍柴的正向研发功不可没。热效率突破50%,是整个团队经过上千种方案的探索分析,以每个0.1%的累加艰难推进的结果。在李建文看来,如果没有坚持正向研发的意志和勇气,靠抄是抄不到如今的成绩的。
“保持危机意识,让潍柴人时刻警醒。”李建文说。5年来,团队成员通过引进仿真工具,不断试错,从各个角度寻找解决方案,让潍柴发动机水泵、机油泵、风扇、增压器、燃油泵等零部件的性能效率提升了近10%,大大降低了发动机附件的损失和油耗。
从“跟跑”到“领跑”,李建文及其团队的经历,也是潍柴的缩影。近5年,潍柴科技研发迎来了收获季,许多高端产品密集面世。潍柴用创新实践,引领着中国内燃机行业踏上了从“逆向开发”到“正向开发”的逆袭之路。
“现在平台多、产品多,我们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就更多。”谈及变化,李建文淡淡一笑。2016年,潍柴发动机研究院产品设计部一年参与不到100个项目,而如今,年参与项目可达350多项。短短的5年里,潍柴新增产品平台15个,发展速度之快,遥遥领先全行业。
责任编辑: 李伟
打开大众日报客户端阅读全文网友评论

滑动提交数据
【来源:大众报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