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池|需求系列(一)——需求处理流程

编辑导语:产品经理每天要接触到大大小小不同的需求,需求在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面对这些需求,只有选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分析处理,才能更好地帮助开发了解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那么,需求处理流程是怎样的呢?本文作者基于自身经验,对此展开了分析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需求池|需求系列(一)——需求处理流程
文章插图
产品经理日常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需求展开的,每天为它抠破脑袋,只为开发哥哥们少点烦恼,用户爸爸们多点快乐。想清楚了,皆大欢喜;没想清楚,咏春叶问。
在后面的这段时间里,我将以一个系列的文章来分享一些自己对需求的认识,希望能帮助到还未能系统认识需求的同学。
作为本系列的第一篇,我们先聊聊常见的需求处理流程,后续文章将以此流程为框架,逐条展开。
需求池|需求系列(一)——需求处理流程
文章插图
一、需求获取阶段在需求获取阶段,需要做好收集和管理两件事。
这些需求既有产品经理主动挖掘的,也有从用户、运营、业务方、领导等渠道被动获取的,无论哪个渠道来的需求,都需要有一个正式的地方进行管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需求池。
不过,对于多方关注的重点需求,通过需求池来向各方同步就不太合适了:

  • 一是因为需求池内容太多、太杂,向业务方、领导汇报的时候会有很多干扰信息,难以快速抓住重点;
  • 二是因为需求池里面可能有些需求不适合完全公开。
这时我们就需要使用《事项跟踪表》来单独跟进,形式上用Excel、PPT都可以。
而放在《事项跟踪表》里的需求,也要在需求池里记录下来,即需求池是做全量需求管理的,《事项跟踪表》是做重点需求跟进、汇报的。
二、需求分析阶段1. 分析内容需求分析主要从需求要素、定位、分解、优先级四个方面进行。
1)需求要素分析
需求要素分析是从需求本身出发,不考虑其他因素。
这些要素包括:内容、用户/角色、频次、价值、场景-动机、强度六个方面,这些要素的含义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了,这里说一下分析各个要素的目的是什么:
  • 分析需求内容,是为了弄清楚需求是什么;
  • 分析需求用户/角色,是为了弄清楚需求为谁服务;
  • 分析需求频次、强度,是为了弄清楚需求对用户的重要性、紧迫程度;
  • 分析需求场景-动机,是为了弄清楚需求真伪、用户目的,更深入的理解需求;
  • 分析需求价值,是为了弄清楚需求值不值得做。
2)定位分析
需求的定位分析是分析需求对产品当前阶段目标的意义。
分析需求的定位,有以下两个目的:
  1. 一是作为优先级排期的判断条件之一,如果需求与产品当前阶段的目标密切相关,则需要作为高优先级上线;
  2. 二是为了框定需求范围。每个需求的实现程度都有深有浅,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了解了需求之于产品的定位,就能判断需求要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一个需求对产品很重要,那就需要做得很丰富,如果只是辅助需求,则需要适当轻量。
3)需求分解
原始需求的颗粒度往往较粗,不利于后续的分析、设计、开发等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颗粒度较粗的原始需求进行分解,分解为一个个完整、独立、可实现的子需求。
4)优先级分析
优先级分析是以拆解后的子需求为单位进行的,根据各类优先级的判断方法、原则,初步评估各个子需求的上线顺序及时间。
2. 常见问题需求分析应该是大家从入行那天就知道要做的事,但大多数同学在做需求分析时会犯以下三个比较常见的错误。
1)缺乏系统性
这是在分析中最常见的问题,即很多同学在分析需求时没有系统性的框架,导致很多方面没有分析到、考虑到,从而对需求认识不全面。
2)缺乏深度
对需求某些要素认识比较浅,不够细致深入,例如在分析需求的用户时,没有对用户分层、切片,对各个分层的用户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对用户只有一个笼统、模糊的认识,最后自然无法深入进去。
不过分析是否有深度的定义其实很难把握,也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需要随着分析者思维能力的提升、信息量的提升来加强。
3)忽略顺序
在上文列举分析内容时,其实是有分析顺序的,即需要有前面环节的分析结论,才会有后面环节的分析基础。
当需求分析清楚后,我们就可以针对高优先级的需求设计产品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