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梅妻鹤子和五柳先生等隐世之流会得到官方文化界的肯定,而佛系青年这一群体却被官媒批判和否定呢

扯两句,不作标准。
一问:二位的处世精神和文人风骨得到历代文化精英和知道分子的认同,而非官版认定,也不必朝廷加码,因此,陶靖节这一私谥传扬至今。
二问:我一般不太认同现在的所谓网称网名之类,于某媒向来敬而远之,也不关注。所谓佛,觉悟者也。以当下的理解则是指:绝功利,远世事,不求闻达,不谋功名的出世人等的泛称。名曰佛系某某,就该不求在线认可,官方认定,本来无一物,何必在意红呢?所以,这名号是营销噱头,求赏谑称而已,勿以作真。

■网友的回复
以下不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而是解释我对隐世的理解。
为了方便,用比喻的方式来解释佛系,隐世。比如一个猴群,如果一个猴群生活环境,以及其内在结构比较恶劣,当猴子看不到升迁希望的时候,那么就会变得消极。不仅情绪消极,其行为活动也减少。而有的猴子,可能会脱离猴群,自己到另一片树林采集果实,并且还活蹦乱跳的穿梭于树木之间,按照现代国人的教育和理解模式,我们可能将这样的猴子叫做隐世。
那么这种隐世的猴子和消极的猴子,是否就是属于同一类呢?我们为什么会批判消极猴子,而不批判那些隐世的猴子呢?从表面来看,两种猴子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消极对待“猴世”,而另一派是积极“离世”。一派被接受,而另一派则总是被批判。在这里,先不评论两种猴子,而是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隐世。
真正的隐世,不只是离开猴群,离开那种权力结构,社会环境,以及那种僵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然后去寻求另一种猴子一样的生活。隐世,是逃脱猴子生命,而去寻找人的生命,去建立另一层生命的世界。隐世不是与猴子永远的隔离,而是将新世界的信息,带回到猴子的世界。如果这个猴群的环境到了某种地步,那么就会有少数猴子逃出原来的森林,而进入人的世界。如果这个猴群还没有准备好,那么隐者就会将新世界的信息,编织进猴子的习俗,然后猴群就会被动的携带一种奇怪的习俗,以此,慢慢的去培育其萌芽的时刻。
隐世,不是消极的离开此世,也不是去积极的读书,写诗,或者追求一种思想的高雅。隐世,是回归于生命,沉浸于生命,然后去探索和呈现另一层进化的生命。隐世,其更深层的本质不是离开什么,而是进入什么,是一种更加充满创造力的生活。


■网友的回复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花姑娘。每个朝代都会想方设法说上一个朝代垃圾,而那些隐士个案就被放大了。
反过来,现代的佛系思想得想办法拿遮羞布藏起来。

■网友的回复
额,首先谢邀。
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是有很大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