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星间大桥》这部漫画( 三 )


我不是肯定一方或者否定什么,ZZ斗争,俺们平民没心思对嘴。不过,既然作者已经把地下党选定为漫画中唯一和皇军抗争的团体,光光展现日本官民的身不由己,全民团结;而不给对手一个除了主角外的正面表现(甚至没有刻画一个除星外的个性鲜明的中国反抗者,对比作者给后来组眉毛男的立体人格),是不是不妥?是不是有意识侧重偏爱?还是那句话,相对主义要不得,局部的忽略最让人恶心。
还有,漫画前半段竭力表现春阳爸爸一个菁英组军国主义官员的狂热形象,到了后边突然慈父+和解加持,态度转变是阿姆斯特朗回旋炮级别的迅雷不及掩耳。姐姐,”中日人民能够互相理解“的场景不是这么体现的,作者悄悄为日本右翼开脱的倾向昭然若揭。这么一想,漫画中中国地下革命党猥琐懦弱的形象,还有春阳口中”帮助日本的人“(汉奸)在日本战败后被处罚,春阳和妈妈黯然神伤的一格,就自然而然让人怀疑,你看的到底是呼吁两国和平漫画,还是可笑膨胀的种族主义自豪感酸文。
但是,总结下来,不可否认的是,《星间大桥》这部作品还是出色的。就算与中国读者意见不同,它起码还是一部很好的漫画,反战主题也比较突出。我个人偏爱第一卷,彩图,场景,分镜,剧情都很可口,也是最让我认可,比较真实和有趣的一卷。相信”你的头发好像鸟巢哦“”你不拉臭臭吗“让人捧腹之余心情舒畅。感谢心像的费心苦译,我还是对反战反思题材充满兴趣。
■三

前期引人入胜,中期扼腕叹息,后期……微妙。
我相信这一段是作者奶奶的亲身经历,感情越真挚,记忆就越深刻,所以直到八九十岁都可以复述给作者听。
前期漫画,中国男孩和日本女孩那种超越语言和国籍的懵懂感刻画地特别好。旧上海的街道、食物,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日本小学的阶级划分与对立,都十分形象,以一个初来乍到的日本小女孩的眼光来刻画,新奇、惊讶、痛苦又快乐,种种情绪鲜明而真实。
中期女孩跟中国人学画画,让人感觉到一丝微妙的割裂感。跟中国人学画画,没问题;由此跟美术老师的小孩关系亲密,也没问题。割裂感在于,非常注重阶级和形象、又歧视中国人、对女儿的管束也很严厉的日本父亲,居然允许女儿跟“乞丐”学画画。
另一类,则是酷似《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式的中国人,被明目张胆地欺负,被歧视,活的像个乞丐,却依旧有着正义和善良。但这一类人跟作者的奶奶是缺乏沟通的,就如阿妈、她女儿和女主角一样,互相有感情,但是互相不理解,语言上不沟通是一方面,文化认同感上也是不一样的。
我认为,作者应该是把奶奶经历过的不同中国人揉在一个人物上了。其中一种中国人,是能够在当时住在租界(重点,想想看,什么样的中国人才能在当时的租界住着,还具有美术和医术的技能),同日本人交好,还能“在自己家里”教他们的千金画画(绝对不是乞丐窝)。星的原型,又会是怎样身份中国人的小孩,才能在旧上海,过着同日本小女孩一起学画画的生活,有时间同她产生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