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院授课式研究生,非211,985院校毕业( 二 )


在综合考量了诸多家留学机构之后,我选择了指南者教育——因为它的专业以及负责任的态度。
在最初咨询的阶段,我总是会不时地想到各种正常的或是冷门的问题,负责交接的姐姐回答得很及时专业,譬如说对于某个专业介绍、课程特色及学校的就业情况等方面的问题。然而,在我去到其他留学机构询问时,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工作人员回答得很笼统,甚至避而不答。
在专业选择的过程中,指南者也给予了我很好的建议。虽然说能申请上名牌大学,会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在大胆想象的同时,也需要结合实际。所以,我的专业选择呈现出三级阶梯状,有一个最最理想的专业,然后都是自己比较喜欢和想学专业,也申请难度相对较小的保底专业。每个人都应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当然我所说的不是无下限的最低标准——你的保底专业一定是你自己喜欢的,比你本科学校更好的教育和机会的专业。
翻越“两座大山”
因为这次申请,给我的大学时光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我来说,申请有两难:一是文书,二是语言成绩。
依然可以清晰地忆起,文书提纲中所列出每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你的学术基础如何?研究经验如何?工作或实习经验如何?”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要仔细思考,回答得有理又有据。事实上,在我所申请的专业中有经济类专业,所在写材料的时候,异常煎熬。坐在电脑前,无处下手——在本科学习中,与经济相关的课程太少。在给mentor看完我准备的“原始材料”之后,返回的邮件满目鲜红(超多红色批注)。结合mentor给的修改意见,反反复复,在11月份才完成了个人陈述、推荐信等材料。
除了申请文书以外,另一难题即是语言成绩。语言成绩,我一共考了两次——去年八月底一次,十月中旬一次。现在回想起来,大四上期真真是我大学时期过的最充实,但又最“痛苦的”时期。本科学校的实习是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我不愿延迟实习,所以那个时候真的是“一寸光阴一寸金”。鲁迅说他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现在我是能体会到他的心情。
为了能够申请成功,除了准备语言和文书之外,在实践经验方面也做出很大努力。早在大三下学期我就已经开始尝试去媒体实习了,当时还没有想到说为了读研有一个更好的履历而去工作。现在想来,是很幸运的。到了大四,我已经确定要读研究生,所以这次的选择更加慎重。抱着想成为一名财经记者的梦想,在专业选择中也申请了应用经济学。Mentor提醒我说:跨专业申请很有难度,既然本专业上有局限,那么就得实习工作经验上去补。所以,费劲心思,找到了一份与经济相关的媒体工作——新浪乐居。新浪乐居是以一家专注于房地产新闻的媒体,而我对于房地产领域的知识积累为零。想做好这份实习工作,其中的艰辛是可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