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贝壳等简易物品作为货币的远古文明怎样避免由假币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

为什么用贝壳,就是看它稀少。贝壳造假成本太高。你拿什么冒充贝壳?后来金属货币替代他也不是因为贝壳造假严重,而是看中他不易磨损的特点。不过金属货币时期包括后来的纸币时期,造假就很多了,至于如何禁止,一方面提高造假难度提高造假成本,再就是狠狠打击私铸货币的行为。
■网友的回复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想从货币产生说起。货币是因为人们交换需要产生的,以物易物毕竟不太方便,当时人们选用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个人认为也不能完全说是因为贝壳少,而是因为贝壳小便于携带便于清点(而且长得好看),还有很多部落都把贝壳作为了一种装饰品,久而久之,就觉得这玩意儿真是好大家都喜欢,干脆拿来当钱使得了。至于为什么不会出现造假,饭团已经说过了,是因为贝壳没法造假。但这并不意味着使用贝壳的时代不会出现通胀,不会出现物价上涨。(ps. 前面有知友回答了通货膨胀的定义是在信用货币的条件下,但那只是一般定义,因为现在大家都是信用货币嘛。贝壳和金属一样,都属于硬通货,都曾作为流通货币。)贝壳发行的主体层次多而且不具备信用,而且本身就具备价值(就不像我们现在花的纸币仅仅是价值符号),所以很难引起现在市场经济下的这种大规模通胀。但从理论上说也是有可能引起通胀。前提就是大家有天晚上都吃错了东西,全都一窝蜂跑去河边海边捡贝壳捞贝壳捞个几天几夜不眠不休。这样货币量一下就增大了,但是生产力还是只有那么多,一个月生产六头牛的村子怎么也不可能生产出第七头牛。因此很自然的贝壳就会贬值。物价就会感觉突然上升,昨天一个贝壳可以换一只鸡,但今天大家捞完贝壳回来换一只鸡就得二十个贝壳。这就造成了通胀。然后回到你的问题……如何避免由造假币引起的恶性通胀 = =首先造假就不可能了,如果一定要避免通胀的话,原始社会的劳动人民别动不动撩下地不种跑去海边狂捡贝壳就行。【感觉我前面说的几段都是废话,但冬天打字辛苦 还是不删了……】
■网友的回复
使用贵金属代替
■网友的回复
首先古人采贝壳,贝壳的产量本身就不多,我指的是江河湖海里的贝壳。然后贝壳会损坏,损坏掉的贝壳基本就不能再用了,和金属是不一样的。古人并没有直接使用贝壳发过工资。因为那个时候还是以农耕为主,手工业是以家庭为单位完成的。所以没有什么必要发钱。在需要分配物资的时候,直接给物资,在物资过剩的时候,会有人拿去交换,然后用贝壳作为信物。贝壳不是官方发行的。到周朝贝壳已经渐渐过时。通货膨胀这个概念,到清朝都还没有发明出来。那时候只要你有金银矿藏,挖出来就能当货币,铸造货币也不存在防伪,只有纸币需要防伪。所以整个清朝一开始是收银子,后来是赔银子,所以以道光为转折点,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而官方对这些根本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