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中消协提示:想抓住“双11”的尾巴,这些“多”您得提防

直播带货槽点多、优惠活动水分多、商品质量问题多、售后服务诟病多、订单合同违约多、促销广告骚扰多……
随着“双11”临近,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新一轮大促再次开启。针对近年来“双11”“6·18”等大促期间梳理出的种种问题,今天上午,中消协提示消费者,不被各种“假优惠”陷阱误导,慎重预付定金,防范消费陷阱。中消协梳理了以下几个“多”,提请消费者注意——
北京晚报|中消协提示:想抓住“双11”的尾巴,这些“多”您得提防
文章图片
资料图 新华社 李博 摄
直播带货槽点多
从2016年开始,“直播+电商”成为一种新兴的网购引流方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观看网络直播进行下单购物。有数据统计,2019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338亿元。
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多产业的“云复工”、消费者“云逛街、云购物”的热情高涨,更助推了这种模式的演进。但在直播带货“光鲜”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之处,暗藏一些消费陷阱,在销售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一桩桩带货主播“翻车”事件也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吐槽。
据统计,消费者反映的“槽点”主要有:直播带货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证照信息公示义务;部分主播在直播带货过程中涉嫌存在宣传产品功效或使用极限词等违规宣传问题;产品质量货不对板,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等;直播刷粉丝数据、销售量刷单造假“杀雏”;主播将消费者引至第三方,该平台信用资质不佳或是引诱消费者进行私下交易;部分商品售后无保障,消费者难享“三包”权利等。
北京晚报|中消协提示:想抓住“双11”的尾巴,这些“多”您得提防
文章图片
资料图 蔡代征 摄
优惠活动水分多
红包活动一直以来是各大电商平台吸引用户、提升销量的惯用手段。但有时候这些红包活动看似优惠多多,实际上却很鸡肋。
如,有消费者反映其在某网络购物平台参加抢红包活动,一共抢到900多个红包,但实际优惠金额累计不到10元,花费了很大精力;有的商家使用“限时抢购”“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极具诱惑力的宣传用语来吸引消费者下单,实际上是“先涨后降”的套路;还有的优惠活动可能就消费期限、商品品类、消费金额等设置一定的“门槛”,消费者达不到这些门槛,就不能享受到优惠。
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平台与商家推出商品预售的促销模式,以支付定金能够享受优惠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提前下单。这种商品预售模式看似优惠,但消费者应了解“定金”与“订金”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定金”支付后,如果消费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定金”不予退还;如果商家违约,则返还消费者定金的双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