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治疗抗体亮相自然博物馆

FAST望远镜、“墨子号”、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治疗抗体……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年度巡展2020”特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临时展厅(阳光厅)开幕,众多重磅科技成果展厅“迎客”。
展览聚焦中科院最新科技创新成就及科学热点发展方向,紧密围绕中科院在贯彻落实“率先行动计划”以来,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重要突破和重大成果进行展示,并通过图文形式展现此期间中科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智库建设、科研机构建设方面的重要进展。
展览重点遴选“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生命科学”、“生态文明”、“农业发展”、“能源”、“关键核心技术” 以及“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展品,如: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深海探测技术成果、水下机器人、智能导钻模型、寒武纪芯片、干细胞及再生医学领域成果、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港珠澳大桥等。展项以模型、VR、图文展板等方式展出,形式新颖、展示效果突出。
精彩展项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专家介绍,FAST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综合性能和灵敏度世界领先。
北京日报客户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治疗抗体亮相自然博物馆
文章图片
“除了‘大’以外,它的另一大特点是‘活’。”专家介绍,FAST望远镜 8000多面镜片都是可以活动的,下面有4000多根钢索。
截至2020年1月,共观测到近150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102颗通过认证,开启了中国射电望远镜系统发现脉冲星的新时代。
“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模型
“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展览中,“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模型的展示引起了观众们的兴趣。
北京日报客户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治疗抗体亮相自然博物馆
文章图片
专家介绍,“墨子号”2016年8月16日发射,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地星量子隐形传态等三大科学目标,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国际领先。
2020年6月15日,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纠缠的干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该实验成果不仅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通过物理原理,确保了量子通信的安全传输,成为量子通信向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
“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
“这位‘深海勇士’能载着科研人员下潜到4500米以下的深海。”专家口中的“勇士”是个红白的载人深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