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委会、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学术支持 , 华大基因主办的精准防治 普惠可及——首届肿瘤组学空间站峰会(COSS , Cancer Omics Space Station Summit)于2021年10月23-24日盛大召开 。
4大专场 , 30+主旨报告 , 70+专家分享 , 两地300+参会 , 共同探讨中国肿瘤防治事业的未来 。
图片
本次大会以精准防治、普惠可及为主题 , 邀请到了詹启敏院士、樊嘉院士、华大集团CEO尹烨和华大基因CEO赵立见作开场致辞 。
图片
前沿技术专场
前沿技术专场主旨报告环节 , 杨焕明院士从当前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切入 , 高屋建瓴地阐述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 , 组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及其对肿瘤防治的重要意义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晓燕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凯教授、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癌症研究中心吴逵分别分享了biomarket与精准诊疗、肿瘤早筛现状与未来、时空组学在精准肿瘤应用的前景 。
图片
展望肿瘤组学的未来蓝图 , 着眼当下的肿瘤临床诊疗 。 前沿技术专场聚焦肿瘤临床最热门的新技术-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 。华大基因副总裁、肿瘤事业部负责人朱师达在中国消化道肿瘤MRD多种研究项目启动仪式上介绍了华见微®肿瘤MRD定制化检测 , 以及开展华见微®多中心研究项目的初衷 , 希望能以这项新技术 , 帮助临床工作者去解决目前遇到的诸多问题 , 推动肠癌的精准诊疗 。 专题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作大会致辞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彭俊杰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袁瑛教授、Natera公司的副总裁、资深医学总监Alexey Aleshin博士分别从:MRD在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监测和预后预测、对于肠癌疗效评估的应用模式、Signatera(华见微®)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前景 , 三个视角探讨了MRD检测的应用 。 讨论环节中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 , 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邓艳红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熊斌教授、天津市肿瘤医院胡均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胡文蔚教授一致认为tumor-informed定制化panel优于固定panel , 对未来华见微的应用充满期待 。
图片
会议最后 , 王锡山教授指出目前我国肠癌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 需要各界力量共同努力 , 将防控的窗口往早期前移 。 华见微®这样的新技术无疑给肠癌早期的临床诊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契机 , 但具体如何应用 , 特别是指导干预 , 仍然存在许多问号 , 希望在国内能积累更多的临床试验数据 , 推动MRD检测早日建立规范进入指南 , 实现新技术工具的真正价值 。
肿瘤防控专场
肿瘤防治 , 早诊早治是关键一环 。 基于此 , 本次峰会特设肿瘤防控专场 , 业界顶尖专家、互联网医疗和保险行业大咖、主流媒体齐聚 , 围绕中国肿瘤早筛早诊早治现状、肿瘤筛诊保治防控体系建设两大方向 , 以主旨报告、圆桌讨论等多元形式 , 通过专家深度研讨、行业跨界对话 , 共同推动癌症早诊早治 。
本专场邀请到樊代明院士作开场致辞 。 樊院士强调要关注肿瘤早筛 , 增进群众福祉 。 他指出 , 精准防治是要有针对性的防治 , 要以提高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作为标准 , 这才是我们精准防治的目标 , 疾病的整合诊治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
图片
华大数极CTO汪宇盈
分享了华大基因将多组学分子检测技术应用于中国高发癌症诊断和筛查时取得的最新阶段性研究成果 。 她表示华大基因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为中国高发癌种的早筛早诊提供全方位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 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基于液体活检技术的多癌联检 , 阶段性研究数据展示出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 , 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未来 , 华大也将继续进行数据积累 , 检测方法优化及癌种拓展 。
现场专家分别从肠癌筛查民生应用、真实世界数据、肿瘤防治策略、肿瘤精准筛查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肿瘤早筛早诊早治未来发展的方向 。
稿源:(今日头条)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2O342612021.html
标题:今日头条|科技之光照亮未来-华大基因首届肿瘤组学空间站峰会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