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严彬是如何将中国红牛培育成百亿单品的?


25年 , 中国社会持续变革之际 , 一瓶“小金罐”出现在人们眼前 。 谁都没有想到 , 就是这瓶小金罐以一己之力开创了国内功能饮料品类先河 , 并带领中国功能饮料行业从“一无所有”做到全球销量第二 。
这瓶小金罐 , 就是中国红牛 。 关于它的故事 , 你又知道多少?
山高水长觅知音
说到中国红牛的问世 , 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
人们都知道 , 红牛饮料的发明人是祖籍海南的泰国巨富许书标先生 。 上个世纪90年代初 , 许书标想将红牛打入中国市场 , 但因对中国市场“水土不服”而铩羽 。 直到遇到华彬集团创始人严彬先生 , 两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严彬是如何将中国红牛培育成百亿单品的?
本文插图
在与许书标商定“50年协议”后 , 严彬带领中国红牛大刀阔斧进入市场 。 1996年春晚投入上亿元广告 , 随后又拿下当年春季糖酒会开幕式冠名权 , 中国红牛风头一时无两 。
但市场一度并不买账 。 每罐6元的价格让中国红牛成为当时饮料界的“轻奢”品 。 很多80后关于“小金罐”的童年回忆 , 大概都是它的“金贵”身价 。
面对市场反应冷淡以及股东撤资 , 严彬坚信问题并非出在定价 , 只要充分培育市场 , 市场最终一定会给予超额回报 。
成为真正的“中国红牛”
如何培育市场 , 在彼时的中国并无前例可循 。 而又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严彬 , 他没有退路 , 只能迎难而上 。
在取得合法生产批准的过程中 , 严彬多次召开产品考察和技术论证会 , 以健康安全为前提 , 调整了饮料配方 , 最终顺利获批 , 也令市场开始逐渐接纳“小金罐”带来的口味和功能 。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严彬是如何将中国红牛培育成百亿单品的?
本文插图
而严彬更对中国红牛的中文商标格外坚持 , 拿出在当年堪称是天价的30多万 , 确立了红牛双牛独特商标 , 并经过多次研发确立了小金罐的产品形象 , 同时启用“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的广告语 。
1997年 , 严彬看准北京早期招商引资重大历史机遇 , 将中国红牛从深圳带到北方扎根 。 在香港回归的这一天 , 中国红牛位于北京怀柔的生产基地正式启动 , 中国功能饮料正式迎来持续至今的“红牛时代” 。
让红牛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让中国红牛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 他提出“市场无盲点 , 逢店必进” , 即使街边小店只进了两罐中国红牛 , 这两瓶小金罐也必须放在货架最明显的位置 , 让所有人一进门就能看到 。
严彬还亲自带领大家摆地摊卖饮料 。 “老总摆地摊”成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 , 也让老百姓对红牛多了几分亲切和认同 。 甚至在数九严寒天时 , 严彬还会沿着长安街给出租车司机赠送中国红牛 , 再次树立品牌的亲民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