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涉老投资理财案件攀升,有老人把一辈子的积蓄都投了!

采访人员上午获悉,从2017年到2019年,北京二中院审理的涉老年人“投资理财”案件逐年攀升,民间借贷案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有的老人把一辈子的积蓄、拆迁款统统投入理财项目,以期获得高额利息。部分“理财方”承诺的年收益率甚至超过50%。“理财”前期,老人能够按照合同约定收到高额利息,一旦追加本金,就会出现不按期还款的情况,引发大量纠纷。
北京晚报|涉老投资理财案件攀升,有老人把一辈子的积蓄都投了!
文章图片
关印 制图
高额月收益只收了俩月
在其中一起案例中,85岁的老人跟理财公司业务员签下合同,借出10万元投资于“不良资产包收购”业务,月收益竟然达到6%。不过,老人只收到两个月的分红就再没收到钱了。老人起诉到法院。
2017年至2019年,二中院审理60岁以上的老年人“投资理财”类民商事案件共计195件,逐年攀升。这些诉讼请求获得支持或部分支持的案件为165件,胜诉率95.4%,但老人们能否取回足额财产不容乐观。
【北京晚报|涉老投资理财案件攀升,有老人把一辈子的积蓄都投了!】
北京晚报|涉老投资理财案件攀升,有老人把一辈子的积蓄都投了!
文章图片
碍于情面签合同风险高
老年人为何将大量资产投入到所谓的理财活动中呢?据统计,部分人是经邻居介绍,有的是经不住好友劝诱,也有的是收下理财公司人员多次送来的米面油以后,碍于情面签订“投资理财”合同。此外,还有人在前期获取高额“分红”后,主动招揽亲人好友以赚取“提成费”。
据法官介绍,在超过6成的此类案件中,“理财方”承诺的年收益率超过24%,部分甚至超过50%。很多老年人确因现实理财需求,主动寻求投资理财渠道,很多人缺乏金融投资知识,无法甄别推介信息中的夸大言辞,如“100%高利息”、“保证100%高收益”等承诺,很多老人都会当真。此外,部分老年人很重视合同,以为合同是保障,但却重形式轻内容,如对合同中的具体法律术语、投资属性不理解,只在乎“我签了合同了”。
投资前要多和子女沟通
法官建议,老人如果一定要进行投资理财,一定要多和子女沟通,征求子女意见,不要瞒着孩子进行投资理财。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清楚“高收益必有高风险”,不要轻易相信高收益承诺,别轻易接受“理财公司大姑娘小伙子”送来的米面油。